製圖/潘文健

傍晚5點,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孫文紅踏上了9號線松江大學城站的地鐵列車;與此同時,她的好友馬麗也從楊浦五角場的公司開車出發。一個小時後,匆匆喫過晚餐的兩人在位於古宜路的上海市羣衆藝術館市民藝術夜校碰頭了。

和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培訓機構一樣,每到華燈初上時,這裏的教室就“活”了起來。只是,這間夜校裏,沒有嬉鬧奔跑的孩子,也沒有已經退休、可以早早趕到教室的老人。這裏的學生是這座城市“最忙”的人,也許一週只有那麼幾天不用加班,也許再三協調才擠出一個不用陪讀的夜晚,也許上一次課往返路上要花3小時,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

非洲鼓、皮具製作、配音、肚皮舞、烹飪、素描……前不久,市民藝術夜校2020年度秋季班的26門課程甫一上線,就被秒殺一空。“這幾天,我們羣衆藝術館的公衆號上,每天都幾百幾百地漲粉,後臺都在問什麼時候可以再次報名。”羣藝館相關負責人說。

面向18歲-55歲的中青年羣體,是市民藝術夜校與其他藝術培訓機構最大的不同。“上了一天的班,回家只想躺着。”“路上來回3小時?還不得累趴下?”“中年老母親下班的人生,雞娃都來不及,還能有別的時間?”這些困難在他們身上從來不是阻礙。那麼,這間夜校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他們“沉迷於學習無法自拔”?

有人爲了興趣

有人爲了孩子

離上課還有40分鐘,舞蹈房內,換上練功服的學生提前開始了熱身訓練,鋼琴室裏,已有三三兩兩的學生戴上耳機,練習着手卷電子鋼琴,唯一的一架真正的鋼琴前,更是早早被勤奮的學生佔據,他們反覆操練,尋找手感。

孫文紅和馬麗也踏入了教室,老師正在張羅着麪粉、刮刀、擀麪杖、熱水和麪盆等工具,每週四晚的中式點心課,是她們一場不見不散的約會。

“和麪團也是有講究的,你們不要小看麪粉,它也是有生命的,不好好揉搓,它是不會理你的。”這堂中式麪點課教的是花式蒸餃,講臺上的老師,來自五星級酒店。學生個個目不轉睛,有人發問道:“蒸餃用的是低筋麪粉,那平時的水餃用什麼麪粉?”老師耐心解答:“可以用中筋粉,也可以把高筋粉和低筋粉混合。”

自2016年第一期課程起,馬麗就是市民藝術夜校的“忠實粉絲”,國畫課程是她的最愛,一路不斷進階升級,直到學完了所有課型。今年,她轉到了中式點心班,“在這裏上課,除了能學習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加生活的樂趣,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她的“安利”下,好朋友孫文紅也加入了夜校大軍。和馬麗專注於國畫進階不同,她參與的課程品種繁多,肚皮舞、民族舞、鉤針基礎,一一涉獵,“多嘗試一些不同的課程,能夠挖掘自己不同的潛能。而且我們的孩子都長大了,也不需要我們照顧了,正好抓緊時間多學習一下。”

戲劇課佔據了羣藝館三樓報告廳,這裏有一塊小舞臺,學生們不光要聽,更要演。第一堂課,來自戲劇學院的老師,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難題:想象自己在不同的場景,來回散步,走出不同的感覺。張小姐對這節課記憶猶新。31歲的她就職於留學機構,作爲一名資深劇粉,她希望自己在看戲時,不光看熱鬧,更能看出些門道來,所以毫不猶豫報了戲劇課,“老師一直和我們說,這裏的戲劇課,不光教我們鑑賞,更重要的是實操。”幾堂課下來,她深以爲然,“只有自己演過,才能瞭解臺上的演員所有行動的動機,也更能體驗他們有多難。”

除了年輕的張小姐與孩子已經“出道”的孫文紅、馬麗之外,市民藝術夜校裏,還有不少孩子正處於學齡階段的中年人。

在其他“老母親”“老父親”分秒必爭的工作日晚間,他們何來上課的底氣和勇氣?“就算是父母,也不一定要爲孩子放棄所有的課餘時間吧?我覺得一週一次還是可以協調出來的。”朱文俊和他的妻子,都是這裏的學生,他們的孩子今年三年級。在他看來,學習和雞娃並非不可兼得,父母身體力行的學習,對於孩子而言,也是很好的言傳身教。兩人一個報了手機攝影課,爲的是把孩子拍得更可愛,一個報了聲樂課,只爲圓自己年輕時的夢想。而他們倆的初衷,也代表了這裏很大一部分學員的心態。

“在我們這裏,有人爲了興趣和實現自我價值而來,也有不少父母恰恰是爲了跟着孩子一起學,比如鋼琴、繪畫等等,這樣可以更好地回去輔導孩子。”項目負責人楊玲芝說。

專業老師坐鎮

12次課500元

楊玲芝告訴記者,市民藝術夜校是市羣藝館繼老年藝術大學、暑期“走進藝術之門”之後推出的專門針對上班族藝術普及培訓項目。

在市場化的藝術培訓中,青少年佔大頭,中青年培訓份額較少,不僅門檻較高而且價格較爲昂貴,如何讓更多社會的“中流砥柱” 加入到藝術教育的陣營來?2016年,羣藝館抱着試一試的心態,開設了這家夜校,沒想到供不應求。四年來,課程一加再加,從6門、18門、24門到26門,內容涵蓋器樂、舞蹈、表演、書畫、生活時尚五大門類,課時也由8次升爲12次。19:00-20:30的課程時間,交通便捷的地理位置,很快就積累起一批忠實的擁躉。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裏一個季度12次課,學費僅需500元。低廉的價格,並不意味着質量縮水,這裏的老師既有上戲的專業教師,也有五星級酒店大廚,每個班級,還配備了班級羣,班主任、班長,負責收集作業統計出勤率,學生們也常常在羣裏曬出自己的作品,相互切磋。

和其他機構更大的不同是,羣藝館結合自身特色,學員的作品還能展出。三樓的展區,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彩鉛畫、漫畫和色彩作品,讓人很難想象這都是出自零基礎學員之手。楊玲芝介紹道,爲了激勵學員們的學習熱情,每季課程結束後,都會評選出優秀作品,每班還會評選出一名優秀學員。爲了開設更多貼近大衆需求的特色課程,羣藝館還定期發放問卷,徵集學員們對於課程設置的建議,近年新增的中式點心和香道課,就是響應了大家的呼聲。

如此實惠的價格,是怎麼收回成本的?羣藝館副館長吳榕美坦言,公益,是市民藝術夜校的最大宗旨,“從場地、物業到人力,都是我們貼的,所有的學費收入都用在老師和學生身上。我們不以盈利爲目的。”據悉,從一開始自己找老師、自己管理到現在與機構合作擴大規模、規範管理,藝術夜校經過四年的摸索,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模式。如今,吳榕美最大的心願,是讓市民藝術夜校從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滿足更多上班族對於藝術文化學習的需求,“我們不應該只把目光聚焦在老年人和兒童,上海那麼多在職的年輕人,生活壓力非常大,他們也應該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