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tiān

Autumn

如果說晚上11、12點

是一天中最容易悲傷的時刻

那麼秋季一定是一年四季中

最容易悲涼的季節

早在戰國時期

辭賦家宋玉

(對,就是那位有名的美男子

還有一說認爲他是屈原的學生

賦《楚辭·九辯》,寫道

“悲哉!秋之爲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一聲悲嘆

成爲我國文學的“悲秋”之祖

也由此開啓文人雅士悲秋書寫的漫漫歷程

那些年裏,

杜甫悲過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陸游悲過

“逢秋未免悲,

直以憂國故。”

柳永悲過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徐再思悲過

“一聲梧葉一聲秋,

一點芭蕉一點愁”

馬致遠悲過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近現代以來,

秋瑾悲過

“秋風秋雨愁煞人。”

章太炎悲過

“英雄一入獄,

天地亦悲秋。”

李叔同悲過

“西風乍起黃葉飄,

日夕陽疏林杪”

鄭振鐸悲過

“那末你的感觸將更深了,

那也許就是所謂悲秋。”

千百餘年,人事各不同

但悲秋的感覺卻如此共通,代代相傳

那麼,

爲什麼秋天更容易讓人“悲”呢?

01

與陽光有關

Autumn

從夏天過渡到秋天,陽光照射時長逐漸減少,這將影響到人腦中一個腺體——松果體

醫學研究證明,松果體會分泌一種叫褪黑素的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還可使人消沉抑鬱,而陽光對其起到抑制作用。也就是說,光照越長,松果體越受到抑制,分泌褪黑素越少,人越清醒;反之則松果體越活躍,分泌的褪黑素越多,人也就越感到“秋乏”(敏感者還會感到抑鬱)。

此外,“褪黑激素”還有調節人體內其他激素(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作用,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受到抑制,生理濃度相對降低。而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等又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它們如相對減少,人們也因此而情緒低沉,更爲多愁善感。

02

與氣溫有關

Autumn

此前的夏季中,一是由於夏季高溫容易過多耗損人體正氣,故有“一夏無病三分虛”之說;二是夏季人們精神容易處於亢奮狀態,出現“情緒中暑”,如經常發火、脾氣暴躁等,這些因素都使得身體能量消耗過多,讓接下來的秋季更容易出現疲軟、睏乏、心情低落等狀況。

“一場秋雨一場寒”。隨着秋天來臨,氣溫驟然下降、早晚溫差加大,這將使人體新陳代謝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症狀。

03

與環境有關

Autumn

中醫素來有“天人相應”之說,秋涼一至,花木零落,陽氣減退,陰氣漸長,似乎空氣中也彌散着悲涼與寂寥,秋日裏一些最爲常見的景象或物象,在視覺、聽覺、感覺等方面觸動人心進而影響其心理狀態。

人們往往容易觸景生情,由此出現情緒低落、悽楚傷感、失眠多夢、少氣乏力等症狀,特別是老年人更易產生垂暮之感,誘發消極情緒,嚴重者終日鬱鬱寡歡,少語懶言,引發抑鬱症狀。因此,有人將“秋鬱”稱爲季節性抑鬱症,而數據顯示,秋冬正是抑鬱症的高發時期

fáng

zhì

Autumn

如何有效緩解悲秋呢?大致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方式:

適當運動。選擇天氣晴好時,或到公園郊外散步慢跑;或外出秋遊,登高賞景。通過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培補正氣,增強體質,消融憂鬱和惆悵。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運動可以使神經系統興奮,促進大腦分泌5-羥色胺,讓人愉悅起來,有效對抗“秋鬱”。

充足睡眠。在秋天調攝心神,睡好覺爲第一大補。到了秋天,尤其是深秋,人們的情緒會變得低落,出現失眠是多數“秋鬱”患者的共同症狀。保持充足睡眠,儘量在晚上10點半前上牀。睡“子午覺”,即晚上11點前要進入夢鄉,中午11點至13點之間睡一個午覺,這對調理心神,預防“秋鬱”有很大幫助。

調整飲食。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十分適合補陰。“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脾,悲傷肺,驚傷腎”,悲秋之感會傷及人體肺氣,而肺氣虛弱者,更易產生悲秋之感。因此,化解悲秋,還需潤肺。可用秋梨冰糖自制秋梨膏,還可多食百合、秋梨、葡萄、蜂蜜、荸薺等潤肺食物,避免秋燥。

一個小發現

說“愁”字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愁字的構成

也包含了秋的意味

或許正印證了

秋天更容易心情不好吧

秋季保持好心情,

你有什麼小妙招呢?

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