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

十一月

7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天季節,陽退陰生,生氣閉蓄,萬物收藏。“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季節。

陽退陰生

節氣劃分

依據天文劃分: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爲四季的始點。冬季是以立冬(鬥指西北,太陽黃經225°)爲始點,至下一“立春”結束。“立冬”意味着風雨、溼度、氣溫等,處於轉折點上,從秋季向冬季氣候轉變。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的意思,立冬後萬物開始閉藏。傳統四立反映了氣候、物候等多方面特徵。

立冬三候

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都等分爲三,每五日爲一候,從而以三候來描述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特點。立冬的三候爲:“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爲蜃。”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這兩候直觀地表現了立冬前後天氣的變化情況。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這一時節北方的冷空氣已經有了較強的實力,並逐漸向南方移動。水面開始結冰,土地也開始上凍,是這種氣候變化最直觀的表現。當然,二十四節氣以及相應的物候,實際上主要是對我國古代北方地區氣候狀況的總結。對於長江以南地區,要到11月底纔能有冬季的感覺。而珠三角地區,更接近亞熱帶氣候,12月份依然比較溫暖。

三候雉入大水爲蜃,這一候就比較有意思了。

雉是野雞,也可以指大型的鳥類,而蜃則是大的蛤蜊。所謂秋收冬藏,立冬之後,古代的人們發現天上的大鳥都很少再見,同時海邊的人們則發現海中開始出現大的蛤蜊。由於蛤蜊的花紋和雉的羽毛顏色有幾分相似,於是古人就把這兩者聯繫了起來,認爲雉跑到水裏變成了蜃。這其實也反映了古人對於天地之間生命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一種認識。

民間習俗

賀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立冬作爲“四立”之一的重要節氣,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也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時節,通過冬季的休養,期待來年的興旺吉祥。立冬是十月的大節,在中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爲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補冬

立冬後,就意味着這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意味着進入寒冷的季節,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在南方,人們會喫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爲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製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製。草根品種衆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喫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爲“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爲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喫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立冬在北方則有喫水餃的風俗。在我國北方地區過節通常要喫餃子,爲什麼立冬喫餃子?有一個說法是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喫。人們已經習慣了這一習俗。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喫餃子,因爲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爲喫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喫,纔算別有一番滋味。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喫不過餃子”。

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