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爲貴,貨多不值錢,這句由中國古人總結出來的寥寥數字,深刻闡述了商品市場的供求關係,也展現出中國古人的高超智慧。

正是基於這種原因,長期以來,在我國許多人印象中鮑魚都是上等食材和高消費的重要代表之一,並充當着品質生活的一部分。出現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鮑魚作爲海洋生物資源,我國產量整體處於供應小於需求的現實矛盾。尤其是隨着近些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收入結構和方式發生重大變化,帶來生活品質的逐年提升,中國人對美好生活與物質需求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如鮑魚這種消費食材來講,多年來長期處於進口狀態,呈現出進口量逐年遞增,間接推高了該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價格。

該情況直到今年,全球經濟因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衝擊,局面纔出現相對改變,以往我方努力要依靠大量進口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龐大需求,因爲今年進口水產產品頻頻出現質量問題,進口規模出現放緩。鮑魚作爲澳大利亞重要水產產品,正因爲疫情衝擊,使得該國這一產業遭受前所未有的寒冬。以前訂單大戶中國、東盟、歐美等市場都不同程度出現縮水,正使得該國從事水產農副產品的從業者收入出現大幅下降。

數據顯示,即便在今年經濟與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至50%的情況下,澳大利亞鮑魚產量仍將保持超1029噸的商業捕撈量,如此龐大的體量,該銷往何方?成爲該國決策層深入研究的問題,媒體注意到,他們最終還是把目光還是投向了中國市場,認爲中國完全可以消化歐美地區的需求訂單,基於此他們出臺了一些具體舉措,希望能夠吸引中國商家擴大采購,這其中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採取降價方式,來推動出口的目的。

外媒承認,即便是在如此的背景下,中國市場仍然懷疑澳方產品質量問題,比如產品中是否存在不安全的生物成分,危機中國人民生命健康。面對這些問題,澳大利亞方面也是在樂此不疲強調:“我們產品沒問題,我們的鮑魚質優價廉!”,並把更多希望寄託於疫情能早些過去,迎來一個明媚的春天。

【作者 陳善豔丨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否則一律舉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