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常常会被孩子的淘气弄得抓狂,后来在与孩子同学家长聊天的时候,邻居听说“物质奖励”的方法很奏效,想到自家的熊孩子终于有办法管教了,邻居觉得很是惊喜。回到家后,邻居赶紧制定了一个物质奖励的表格,并且将其贴在了最为显眼的冰箱上。孩子得知自己乖乖的居然可以获得零花钱,孩子也很高兴。

于是,在物质奖励的刺激下,邻居可以看到孩子会乖乖地写作业,也可以看到孩子主动把玩具收拾好。邻居感慨“物质奖励太有效了,我怎么早就没想到呢!”可是这样的“好日子”只持续了一段时间。

一天,邻居觉得身体不舒服,便想着让孩子帮忙倒杯水。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居然一口拒绝了。“妈妈,我的零花钱已经攒够了!”邻居一时间被孩子弄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物质奖励就是万能的吗?这些弊端别忽视

在《家有儿女》中,有一集关于物质奖励的剧情。爸爸夏东海想要激发孩子们做家务的积极性,于是便想出了物质奖励的方法。于是他给每件家务都明码标价,只要做家务就可以获得奖励。孩子们对于爸爸的这项规定非常推崇,也很有配合的积极性。

不过几天过后,夏东海却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变了味道。于是便出现了饭后锅被刷两次,孩子们因为不想要奖励而拒绝为父母“服务”的情况。显然,物质奖励的教育计划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1.消耗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当孩子的行动热情只局限于为了获得物质奖励时,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会被有所消耗。物质奖励转移了孩子本身对于事物的行动热情,这使得孩子本应被激发出来的行动力被压制和忽视。

2.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功利心

当孩子沉迷于物质奖励之中时,孩子对于事物的追求更加倾向于物质满足。这就使得孩子的行为中多了一些功利,被功利心裹挟的孩子无法看清楚内心真正的追求,也无法获得真正的精神愉悦。这样的孩子只认钱不认人,可能会被养成“白眼狼”。

3.减少孩子的成就感

当孩子发自内心地进行某项行为时,孩子会从中获得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但是当物质奖励加持后,孩子的这种成就感就会被极大地压制。孩子无法获得最本质的愉悦体验,减少了孩子行为中的乐趣所在。

二、那么,为什么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教育孩子?

1.贪图短时间内的教育成效获得

父母教育孩子时很容易陷入教育的误区,那就是贪图短期内实现孩子行为上的改变。而物质奖励便在极大程度上迎合了家长的这种教育心理。贪图短期内的教育成效让父母更加喜欢依靠物质奖励来让孩子乖乖配合。

2.对孩子缺少教育的耐心

父母不愿意和孩子讲道理,因为这样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于是父母们为了实现教育引导的目的同时又兼顾自己不愿意付出耐心的心理,便将物质奖励当成教育的法宝。

3.物质奖励不需要多研究学习

物质奖励可以说是一种很简单的教育方式,父母不必为此而思考孩子是否会愿意接受,信手拈来的物质奖励就足以让孩子改变自己的坚持。父母们享受这种“简单易行”的教育方式。

当父母们沉迷于物质奖励的教育成效显著时,不妨多去考量一下物质奖励的弊端,不要等到孩子成了大一个功利心极强的“白眼狼”后,才后悔自己没有在教育上多花费心思。

三、家长应该怎么正确激励自己的孩子呢?

1.引导孩子感受付出的乐趣

当孩子付出努力后,享受成果的那一刻即便没有物质奖励孩子也会觉得愉悦。所以父母们不要把孩子想得过于功利,引导孩子感受事物本身最单纯的快乐很重要。比如说,孩子收拾房间这件事,父母引导孩子去感受自己通过努力换来的整洁,相信孩子会对此很有成就感。

2.注意精神层面的激励

能够让孩子乖乖配合的不只有物质奖励,能够激发孩子行动力的也不只有物质满足。当父母放大自己的教育格局时,父母们会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并非如父母们所想的那么物质。注重精神层面的表扬和肯定,孩子的积极性同样可以被激发。

3.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

当父母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行为的结果上时,父母可能错过了夸奖孩子的最佳机会。因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努力的过程远比结果的得失更加珍贵。父母懂得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这会让孩子更加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收获,进而更加有行动的主动性。

孩子应该有担当,应该有责任感,而这些恰恰会被简单粗暴的无助奖励所误导。当孩子眼睛里只有物质满足时,父母才会发现自己的教育有多么的愚蠢。大家对于教育中的物质奖励有哪些看法分享呢?#夏东海#做家务#熊孩子收藏

不过几天过后,夏东海却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变了味道。于是便出现了饭后锅被刷两次,孩子们因为不想要奖励而拒绝为父母“服务”的情况。显然,物质奖励的教育计划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1.消耗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当孩子的行动热情只局限于为了获得物质奖励时,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会被有所消耗。物质奖励转移了孩子本身对于事物的行动热情,这使得孩子本应被激发出来的行动力被压制和忽视。

2.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功利心

当孩子沉迷于物质奖励之中时,孩子对于事物的追求更加倾向于物质满足。这就使得孩子的行为中多了一些功利,被功利心裹挟的孩子无法看清楚内心真正的追求,也无法获得真正的精神愉悦。这样的孩子只认钱不认人,可能会被养成“白眼狼”。

3.减少孩子的成就感

当孩子发自内心地进行某项行为时,孩子会从中获得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但是当物质奖励加持后,孩子的这种成就感就会被极大地压制。孩子无法获得最本质的愉悦体验,减少了孩子行为中的乐趣所在。

二、那么,为什么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教育孩子?

1.贪图短时间内的教育成效获得

父母教育孩子时很容易陷入教育的误区,那就是贪图短期内实现孩子行为上的改变。而物质奖励便在极大程度上迎合了家长的这种教育心理。贪图短期内的教育成效让父母更加喜欢依靠物质奖励来让孩子乖乖配合。

2.对孩子缺少教育的耐心

父母不愿意和孩子讲道理,因为这样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于是父母们为了实现教育引导的目的同时又兼顾自己不愿意付出耐心的心理,便将物质奖励当成教育的法宝。

3.物质奖励不需要多研究学习

物质奖励可以说是一种很简单的教育方式,父母不必为此而思考孩子是否会愿意接受,信手拈来的物质奖励就足以让孩子改变自己的坚持。父母们享受这种“简单易行”的教育方式。

当父母们沉迷于物质奖励的教育成效显著时,不妨多去考量一下物质奖励的弊端,不要等到孩子成了大一个功利心极强的“白眼狼”后,才后悔自己没有在教育上多花费心思。

三、家长应该怎么正确激励自己的孩子呢?

1.引导孩子感受付出的乐趣

当孩子付出努力后,享受成果的那一刻即便没有物质奖励孩子也会觉得愉悦。所以父母们不要把孩子想得过于功利,引导孩子感受事物本身最单纯的快乐很重要。比如说,孩子收拾房间这件事,父母引导孩子去感受自己通过努力换来的整洁,相信孩子会对此很有成就感。

2.注意精神层面的激励

能够让孩子乖乖配合的不只有物质奖励,能够激发孩子行动力的也不只有物质满足。当父母放大自己的教育格局时,父母们会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并非如父母们所想的那么物质。注重精神层面的表扬和肯定,孩子的积极性同样可以被激发。

3.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

当父母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行为的结果上时,父母可能错过了夸奖孩子的最佳机会。因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努力的过程远比结果的得失更加珍贵。父母懂得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这会让孩子更加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收获,进而更加有行动的主动性。

孩子应该有担当,应该有责任感,而这些恰恰会被简单粗暴的无助奖励所误导。当孩子眼睛里只有物质满足时,父母才会发现自己的教育有多么的愚蠢。大家对于教育中的物质奖励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