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稱號,客來敬茶是我國傳統、常見的禮節。早在古代,茶就成了日常待客的必備飲料,客人進門,敬上一杯熱茶,以此表達主人的一片盛情。

不管是喝茶人,還是敬茶人,都有一定的講究。手裏的一杯茶,體現的卻是泱泱大國的禮儀風度。

細茶粗喫,粗茶細喫

在華北、東北地區,家中有老年人來訪,宜沏上一杯濃醇芬香的優質茉莉花茶,並選用加蓋瓷杯。

如果來客是南方的年輕婦女,則宜泡上一杯淡雅的綠茶,如龍井、毛尖、碧螺春等,並選用透明玻璃茶杯,不加杯蓋。

如若來客嗜好濃茶,則可適當加大茶量,並拼以少許茶末,可以做到茶湯濃厚,經久耐泡,飲之過癮。

如家中只有低級粗茶或茶末,最好選用茶壺泡茶,只聞茶香,只品茶味,不見茶形。

淺茶滿酒

俗話說“茶滿欺人,酒滿敬人”,指的是斟茶不能滿,而斟酒卻要斟滿杯。

所以,在倒茶或沖茶時宜倒至茶具的2/3到3/4左右。

我們都知道泡茶的水溫很高,滾燙的茶湯如果斟滿滿一杯,端的時候茶湯可能會灑出來,燙傷手,客人在接茶時也會被燙到,破壞了賓主之間的融洽氛圍。並且,斟滿茶還有逐客之意。

謝茶的“叩指禮”

在一些社交場合中,會有“叩指禮”一說,指的是當別人給自己倒茶時,爲了表達謝意,將食指和無名指彎曲後以指甲壓着桌面,似兩膝在桌上叩頭。

這一禮節的由來也有一段頗爲有趣的傳說。

相傳乾隆微服南巡時,到一家茶樓喝茶,當地知府知道了此事,便也微服前往茶樓去護駕。到了茶樓,知府就在皇帝對面末座的位子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裝作相見恨晚的模樣假意含蓄一番。

皇帝是主,不免提起茶壺給知府倒茶,知府誠惶誠恐,但也不好當即跪下磕頭,於是靈機一動,以手指作跪叩之狀來代替叩首。

這就逐漸形成後來用作謝茶的“叩指禮”。

敬茶的平等心

敬茶須有平等心,不應以身份地位而區分對待。

相傳,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有一次去寺院,方丈見他衣着樸素,以爲是一般俗客,便冷淡地說了一句“坐”,又對小和尚喊道“茶!”。

一經交談,方丈頓感詞人談吐非凡,便引進廂房,一面說“請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

又經細談,方知此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方丈急忙將其請到雅潔清淨的方丈室中,連聲說道“請上坐”,並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最後,方丈再三懇求鄭板橋題詞留念,鄭板橋思忖片刻,寫下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坐,請坐,請上坐”,下聯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見此羞愧難當,連連施禮道歉。

敬茶也要尊重客人的風俗習慣。例如家中有北方人來訪,與其沏一杯上等綠茶,不如沏上一杯他們喜好的茉莉花茶,方能體現敬茶之禮。

以茶待客是我國傳統待客之道,不管是富貴之家還是平民百姓,講究的終究是個“禮”字。只有把這一杯茶沏好、接好,方能體現自身的修養。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杜耒《寒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