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江一燕曾講過一個她小時候的故事:

江一燕的媽媽是一個小商店老闆,平時都在忙工作,沒什麼時間陪她,她的童年十分孤獨。

有一天,媽媽帶來兩隻小狗陪伴她,她開心不已。

然而,後來迫於生計,家裏人不得不將狗出售。

江一燕說,兩隻狗狗離開她時一直在流眼淚,而年幼的她再怎麼極力抗爭,終究還是改變不了狗狗被殺的事實。

成大後,江一燕和媽媽再次談起那兩隻狗,媽媽回憶起那兩隻狗從山上跑回家的一幕,江一燕瞬間情緒崩潰,淚流不止,一下子便失控了。

或許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中遭遇到的苦,會成爲內心許久無法釋懷的痛,永遠碰不得。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近幾年的影視劇中,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一個詞——原生家庭

不論是樊勝美、蘇明玉還是房似錦,她們成年後的個人選擇以及價值取向,往往都與她們自己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

至今,還記得電視劇《歡樂頌》中有一個情節,是樊勝美倚靠着室友邱瑩瑩和關關說:

一個人的家庭,就是這個人的命運。

無疑,這是對原生家庭對個人命運關聯的最好解讀。

你以爲,不幸的生活只發生在中國本土?

錯!

在發達國家裏,同樣存在着閉塞的小山村,同樣存活着思想閉塞的人。

這就如同塔拉·韋斯特弗筆下的這本《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01小時候被刻下的疤,長大後才知道有多醜

作者塔位出生在一個思想閉塞、行爲極端的小山村裏。在她走出大山讀大學之前,她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家庭、父親以及兄弟。

從小父親就不允許她和家中其他孩子去學校讀書,拒絕讓她們就醫。

用父親的話說:

“把孩子們送到下面那所學校和把他們交給魔鬼有什麼兩樣?”

可見,塔拉的父親是一個極端且一意孤行的人,同時還很固執。

當然,再固執的人也同樣要面對現實。作爲父親不是沒有想過:如果政府來到家中,家人們應當如何抵抗?

於是,爲了做足準備,父親往往一到夏天就要求大家把食物儲備充足,將水果去皮放進罐頭裏。

那是一種來自於末日般的恐懼。

他們全家這一系列行爲,在一般的美國人看來,似乎只有在防疫期間才如此大動干戈。

正如比爾蓋茨在TED演講時所說的:

“只有當疫情來了,我們纔會在家中用大桶儲備食物。”

而可笑的是,塔拉一家竟然將政府看做和疫情病毒一樣,需要他們防備。

父親的極端思想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面——逼迫母親做助產士

因爲父親從不相信醫院,也不允許自己的老婆、孩子到醫院就醫,所以面臨未來家中有人會生產的問題,他率先做好準備,讓母親學助產,這樣便可以幫家中的女孩兒接生了。

可見,在父親的眼中,所有政府部門、社會功能系統全都不值得依賴。

而最讓我們心疼的是,作爲小孩子的塔拉,從一出生便不可能擁有選擇去哪個家庭的權利她無法拒絕降生到如此極端、思想固化的家庭中。

更可悲的是,在她獨自走出去上大學之前,她從來沒覺得這樣的生存環境有何問題,從來也不曾懷疑過父親的思想和教育方式

直到她接觸到心理學,她才漸漸意識到這當中的問題。

塔拉以平淡地敘述方式回憶,然而越是客觀且平靜的闡述,反而更另讀者心疼:

畢竟小孩子只能依靠原生家庭的引導來成長,而大多數人在意識到問題時,往往已經耽誤了二、三十年。

這段光陰無法追回,個人身上所形成的思考方式以及行爲模式,也都已經根深蒂固幾十年了;三觀也全都被迫定性

正應了那句話:

小時候被刻下的疤,長大後才知道有多醜!

02原生家庭的錯,不能再重蹈覆轍

根據塔拉的回憶,母親與自己有着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

母親從小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也是過着正常有序的體面生活。

之所以生活優渥,都源於外婆童年生活的不幸——她有一個酒鬼父親。

正是源生家庭如此不幸福,所以,在她好運地嫁給了自己的海員丈夫並組建家庭後,她決意構建一個完美的家,保護母親,讓她儘量在物質和精神上,得到滿足。

其實,外婆的經歷和我們的父輩們很像

塔拉的外婆,成年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正值二戰後理想主義成爲狂熱思潮的十年;我們的父母生長於物質匱乏的五十年代,很多人也都經歷過文革的創傷,大部分人內心其實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所以,在他們的內心也會小心翼翼地想要保護我們這一代人——給我們最漂亮的衣服、最催肥的食物和最舒適的生活環境,卻忽視了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我們和塔拉的母親一樣,並沒有感受到幸福,反而更想要逃離;因爲我們需要的不是漂亮的服飾、美味的食物;我們更需要的是一雙更像父母的父母

心理學上做過對成熟父母的定義:

能冷靜地進行思考,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有共情力和同理心,並能夠與他人保持深層次的情感聯繫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80後、90後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如何爲人父母。

他們會因爲一雙襪子沒有放到原位而破口大罵;他們會因爲你沒有喫掉那道你本不喜歡但他們做着省事兒的菜而與你冷戰;他們會因爲你沒有選擇他們喜歡的工作或伴侶而與你嘔氣。

更多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更像孩子

但我們需要的則是能控制好個人情緒並且能爲我們長遠做打算的爸媽。

因此,纔會出現我們80後、90後的一代爲我們子女的精神世界而過分擔憂。

於是,我們自學各種心理學課程,習得多種認知技能,這也解釋了爲什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新手奶爸”“新手辣媽”們對育兒心理如此趨之若鶩。

大家一方面試圖用最快的時間,將原生家庭欠給我們的情商技能全都查漏補缺;另一方面又要將這些技能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可謂是兩代人共同完成人生的第一次與第二次“斷奶”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和社會背景,直接影響其未來的人生選擇,而這選擇,直接關係到未來家庭的幸福指數。

03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塔拉的母親,有多麼想要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

書中有一個細節是母親回憶自己的童年,不僅感嘆道:

從那樣的世界逃離真是太幸運了。在那個世界,穿白色還是奶油色的鞋子有着重大的區別,這樣的問題可能會毀掉一個完美的早晨。

可見,如果母親穿了被人評頭論足的衣服或鞋襪出門,這會使外婆十分苦惱。

而外婆最大的悲哀便是在這些細枝末節上過分追求完美,反倒忽略了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感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包容和理解

同樣,我們周遭也不乏這樣的事。朋友小林就曾給我講過她和爸爸之間的一件小事兒:

在小林家有一個規矩:衛生間的香皂必須豎着放!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香皂是很滑的東西,如果不是特意擺放得很服帖,根本立不住;所以小林每次在家用完香皂後,都會浪費很長的時間來擺放它;直至香皂可以立直。

爲此,小林多次和父親建議,是不是可以用洗手液代替香皂?但每次都遭到爸爸的強烈反對。

這又是爲什麼呢?

原來,小林家的香皂盒,是父親親手做的;在父親看來,只有用香皂,自己的“發明”——香皂盒纔沒有白做!

這對於事業上一生都默默無聞的父親來說,是樹立自己個人威信的“頭等大事”!

那爲什麼又必須把香皂立直了來放置呢?

原來,父親“發明”的香皂盒底部有兩個孔,用來漏水;而如果水存的太多就會在盒內泡着香皂,影響香皂的使用壽命;於是他要求小林和媽媽必須在每次洗手後將香皂豎着放。

這樣,在他看來香皂既不用被水泡,又可以將自己的“發明”發揚光大。

在小林看來,這完全就是花費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來成全父親的“發明”和個人威信,根本沒必要

不僅香皂盒,小林家還有N多種父親的“大作”諸如:自制掃把、自制拖把、自制垃圾筒等等,其使用難度之大令人無法想象。

那麼問題來了:

爲什麼小林的父親要搞這麼多“發明”呢?

原來,小林父親從小便生活在一個非獨生子女家庭,在他看來,自己作爲家中的小兒子本應受到父母的加倍疼愛,而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二哥從小體弱,因此父母便把愛都給到了二哥,沒什麼人太過關注於自己。

爲了證明自己比二哥強,小林父親便從小發奮讀書、刻苦學習各種技能,再加上他年輕時,整體社會物質匱乏、經濟落後,很多日常用品都依靠於手工自制,於是小林父親把這當作實現個人價值的唯一途徑

哪怕時代變遷,現如今我們已不需要自制手工藝品了;但小林父親仍然以此爲價值體系的唯一認證標準。

歸根究底,這就是小林爸爸帶着原生家庭的傷走進了自己的小家庭,然後又反覆用這層傷來傷害小林和媽媽,讓她們爲其原生家庭的過失來買單。

因此,小林爸爸終其一生都在用一生來治癒童年,治癒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但他忽視了:

你有多好並不能讓子女信服你,你有多麼體貼孩子、理解與包容孩子,纔是最關鍵的!

04用婚姻逃離原生家庭,如同飲鳩止渴

正因爲塔拉的母親始終生活在一個物質優渥但過分擔憂被評頭論足、指指點點的環境中,因此,她選擇嫁給了塔拉的父親——一個住在大山裏的男人。

塔拉的母親之所以會嫁給她父親,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父親家在大山裏,人煙稀少的環境下便不會有人對自己竊竊私語、品頭論足了

因爲住在鎮中心體面房子裏,周圍的鄰里之間近在咫尺,誰都可以透過窗戶往屋裏看,所以塔拉的母親便選擇遠離人羣。

她在用一種逃避的方式來遠離人羣,用一種無能的方式來選擇婚姻。

因爲外婆對母親的給予,在母親看來是一種壓力,讓她總是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與評價;因此她選擇嫁到大山裏,用婚姻來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

這聽起來似乎相當熟悉:

我周圍有很多適齡的姑娘,會因爲男朋友家的溝通氛圍和諧、家庭成員之間能心平氣和地交流而選擇嫁給對方;

還有一些姑娘會因爲對方的物質條件遠勝自己的母家而毅然投入婚姻;更有一些人僅僅是因爲對方家庭所在城市的一個戶口便將自己草率嫁了。

其實,用婚姻逃離原生家庭,如同飲鳩止渴!

原生家庭的問題,從來不會因逃避、躲避而解決;它只能去面對、去找出問題並且去解決。

沒有任何一個原生家庭是完美的,都會有缺陷,這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們不去面對它就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於是,嫁了人的姑娘們會在婚後驚奇地發現:原來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衍生家庭中,雖然規避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某些問題,然而出現的新問題往往更糟心

這種情態如同著名作家孫晴悅說的

人生的問題往往此消彼長。一個沒解決,又冒出一堆新問題來,整個人疲於奔命地跑向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壘

曾經有個朋友說過:

生活已經荊棘密佈,我們要挑選那個可以和我們一起並肩攜手的人一起披荊斬棘,而不是找個人讓日子越過越鬧心

塔拉的媽媽,正是因爲沒有搞清楚這一點,纔會嫁給住在山裏幾乎與世隔絕的家庭,從而造就了自己以及孩子們的人生悲劇。

05結語

巴爾扎克說:幸福是雷同的

幸福的原生家庭是雷同的,不幸的原生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同。

的確如此。

不論你是因成人後提升了認知、對過往人生經歷痛徹心扉、追悔莫及還是堅守原則決心保衛自己的小家庭,我們都應當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舉再多的例子,你也許都覺得淺薄,不足以說服你的內心,那麼你不妨試着讀一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你便會意識到,很多生活的苦,都是人們沿襲了原生家庭裏的“罪”。

人啊,不應該爲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的。

你得讓未來到來,讓過去過去,學會放下、釋然,往往纔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