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立冬喫餃子這種說法,儘管我們作爲北方人也在遵從,但也好像也不是從小就這樣的。小時候,立冬喫什麼東西,好像並沒有明確的說法。直到長大了,來到省城生活才養成了這種立冬喫餃子的習慣。

這倒不是小時候在農村老家因爲貧窮而不在立冬這天喫餃子,當年雖然並不富裕,但喫幾頓餃子還是喫得起的。因爲那會兒已經到了80年代、90年代,農村事實上已經解決溫飽問題了。

那麼說到立冬喫餃子,那就不免要詳細說一說餃子,儘管現在省城生活,我們可以買餃子皮、買肉讓人家絞成餡兒,回家自己調餡兒、自己包,甚至可以直接買速凍餃子回家煮或者直接去飯店喫一頓餃子。但是,總覺得傳統的包餃子的方式更加溫馨、更加溫暖。

一家人擠在生了火爐的房間裏,開始分工合作,有的和麪、有的擇菜、洗菜、切菜,有的剁肉餡兒、調肉餡兒。包的時候有的負責軲轆面劑兒、切面劑兒、有的負責擀皮兒、有的負責負責包,然後又有人負責生火燒水……

最後等餃子端上桌,大家又免不了對每個人負責的製作工序進行一番品評,當然這種品評未必是公開化的。比如餃子皮破了、餡兒沒有味道或者太鹹了等等……

那麼在包餃子的過程當中,有時候鄰居來串門,也會上手幫着包,久而久之,鄰里之間誰在包餃子的各道工序中比較拿手,誰比較笨手笨腳,大家都心知肚明,從而形成不同的口碑。而這種口碑有褒揚,也有充滿了非惡意的調侃和戲謔。

總之是分工協作、有條不紊。而直到現在,還有些人堅持認爲:自己擀出來了餃子皮兒比機器壓的更勁道,而自己剁出來的肉餡兒比機器絞出來的更香。

不管怎麼說,這種一家人全部上手最終做出來的餃子,的確比現代工業弄出來的成品、半成品更具有家庭的溫情和溫度。

那麼說到餃子,可能南方人對這種食物並沒有太多的感情,我有個嫁到南方的女同學,準確地說是嫁到了浙江。據稱那裏偶爾爲了改善口味也會包餃子喫,但餃子皮兒那個厚啊!言語之間充滿了那個意味。

的確,對於北方人來說,餃子是重要的節氣、節日,家裏來了重要的客人才會做的一種食物,可以說是一種充滿了獨特儀式感的食物。在北方,更有“好喫莫如餃子”這種無與倫比的評價。

也許是因爲,冬天寒冷,連耳朵都要被凍掉了,於是喫上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最能體現嚴冬抗寒的意味。

現在人們富裕了,生活也多元化了,立冬不一定非要喫餃子,涮羊肉、熬大鍋菜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在北方,入了冬總是要喫一些熱量高的美食來抵禦嚴寒。

那麼說到涮羊肉和熬大鍋菜,不得不說北方盛產的一種蔬菜:大白菜。大白菜在北方的涮鍋以及大鍋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們老家有一句諺語叫做:立冬不砍菜,必定受一害。意思是:大白菜最晚立冬的時候,就要收回家,否則就凍壞了,冬天就沒有大白菜喫了。

大白菜又被很多人稱之爲“百菜”,因爲它可以適應的烹飪手段太多了,炒、涮、熬、涼拌……應有盡有。在北方,可以陪伴過冬的蔬菜,大白菜絕對可以排在第一位!

儘管現在大棚蔬菜已經普及,但大白菜的江湖地位依然不可撼動!原因或許在於,無論經歷什麼樣的水果煎熬,大白菜都不改其本色

在北方,冬天真的來臨了,當我們坐在有暖氣的溫暖房間裏,喫着餃子、熬大鍋菜、涮羊肉或者其他什麼美食;

當南方的朋友,依然在享受着溫暖宜人的溫度,同時享用着自己家鄉風俗中屬於冬季的美食,心中會不會同時湧起“歲月靜好”的想法?會不會同時想到一代又一代中國的負重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