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件文物,它和普通的佛像不同,只有半边脸,但却成了珍贵的人气文物。对着这样一个残缺的泥塑佛面像,人们能感受到有如断臂维纳斯那样的残缺美,那是一种沉稳秀美的圣洁感。

这件泥塑佛面像出土于洛阳永宁寺,这是北魏灵太后所建寺庙,始建于公元516年,仅仅存在了18年,就被焚毁了。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存在,尽管出现时间短,历史也已过去了上千年,但这座寺庙的模样依旧有迹可循。

古代佛教史籍《洛阳伽蓝记》中记载了永宁寺曾经的盛状,它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为九层木塔形状,整座塔高可达147米,可说是古代最宏大的佛塔,专供皇帝、太后礼佛。

公元515年,孝明帝母亲胡太后摄政,对佛教极为崇拜的胡太后,在第二年便让人兴建了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共九层,均加以漆画彩绘,高耸入天,气势惊人,据说距离洛阳100里之外就能看见它的雄伟身姿。塔的屋檐四角悬挂有金铎,当风吹来时,其发出的铿锵之声数十里之外都能听见。

公元5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壮观的高塔烧毁,大火从佛塔顶层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塔。即使人们立即安排救火,但依旧无法阻止这巨大滔天的火舌,据说后来大火烧了近3个月还没完全熄灭。

胡太后并没有亲眼看到永宁寺塔的毁灭。在永宁寺塔被烧得6年前,她的亲生儿子魏孝明帝元诩离奇去世,胡太后另立新君。而权臣尔朱荣借口为魏孝明报仇,发兵洛阳,胡太后最后被沉入黄河而死。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出了东魏政权,洛阳宫殿被拆毁,这座300年的锦绣帝都逐渐变成一片废墟。第二年,长安建都,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开始独立。

不管之后的帝国如何重新崛起又被马蹄践碎,总之,曾经盛极一时的北魏就此定格在了这一年。这一年,也是永宁寺塔突然被火烧毁的一年,冥冥之中,这场大火不知是否预示着什么。

但不管怎样,这都是一场灾难,不仅建筑损失惨重,那些原本供奉在木塔中的佛像也随着付之一炬。这件长25厘米的泥塑佛面像便是在那个时候,被烧得只剩半边脸。

如果能复原,佛面应有40-50厘米左右,再计算到整个身躯,或可达3米之高,如此,这应是永宁寺出土的数百件佛像造像中最大的。

半边佛面经过大火洗礼,又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时,却依然不掩它的美丽与神圣。它残存的面部舒展光洁,双唇微微上翘,那么安静从容,淡淡地微笑有种神奇的力量,即使是不信佛的人也能感受到一种超尘绝世的肃穆与祥和。

其实也可以想象为何一件偶然挖出来的佛像就能这么美,因为中国对佛教的研究早已十分透彻,正因为崇拜、深入理解佛教,在艺术造像中,才能将从中得到的感悟和力量刻画出来。

尤其是在南北魏时期,以皇室为代表,对佛教的崇信可谓盛极一时。杜牧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能直观地看到佛教的兴盛。

南梁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法,几次出家,还下令僧人吃素,佛教吃素的传统由他而起;北魏在皇室的推动下,建造了大量的寺庙,著名的龙门石窟就是从那时开始开凿的。

佛教开始在人们的生活社会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建筑、美术等艺术领域上也多有呈现。

就像这件半边佛像,工艺精湛,五官俊朗而栩栩如生,脸部丰腴饱满,嘴角的略微笑意隐现出一种佛教特有的宽容和宁静,那种生动的气韵实在令人沉迷。从中也可以看出北魏在佛造像上那种雍容大度的艺术气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