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油粕面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農業部FAS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國玉米進口量預計將達到2200萬公噸”,報告指出,“對2020/2021年度中國玉米進口量的預測將從700萬噸增加到2200萬噸。這一跳躍是由於庫存不足以滿足當前的需求。持續上漲的國內玉米價格也將推動中國20/21年度的額外進口需求。”

FAS的最新報告解釋說,“中國農業和農村事務部(MARA)10月發佈的中國農業供需預測(CASDE)表明,過去幾年,中國玉米供應出現缺口,而這一缺口已通過儲備拍賣彌補。從今年5月到9月,已經拍賣了5700萬噸儲備。最後一次拍賣會於9月13日舉行,在春季之前沒有進一步的拍賣計劃。由於儲備緊張,消息人士表示,大量玉米進口將是必要的,以滿足需求,同時控制價格進一步上漲,並在2021年保持庫存。2020年開始,中國就已經利用小麥和大米的臨時儲備以及進口飼料小麥來替代高價的國內玉米。

截至10月22日,中國已經簽訂了超過1000萬噸美國玉米的合同,以備在20/21年度交貨,迄今爲止有約200萬噸的已發貨。此外,烏克蘭在2019/20年度對中國進行了大量出口後,未來幾個月有可能滿足中國需求的相當一部分。

該報告還說,“多個消息來源報告說,WTO下720萬噸玉米關稅配額已經被填補,中國已經額外發放了500萬噸玉米關稅配額,將在12月之前使用。除了世貿組織的玉米配額之外,可靠的消息來源證實,中國的深加工業,包括國有企業和私營部門,正在建議中國決策者爲2021年分配大量額外的關稅配額。”

隨着對動物飼料需求的飆升,養豬業的繁榮帶動了玉米價格的上漲。這使得石油企業的生物燃料成本飛漲,被迫縮減出售E10(一種由10%玉米提煉的乙醇和汽油混合而成)的計劃。”

由於非洲豬瘟後生豬養殖恢復速度快於預期,澱粉行業的需求增加,以及颱風導致玉米減產,今年中國玉米價格上漲了30%以上。

關於中國的大豆需求,FAS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國:油籽和產品更新》指出,“由於在我19/20年的瘋狂購買之後庫存過剩,中國的大豆進口預計將在我20/21年下降到9500萬噸。”受對新冠病毒相關供應中斷的擔憂以及與美國雙邊關係不確定的推動,中國在19 /20年度進口量估計達到9850萬噸,創歷史新高。儘管飼料生產和大豆壓榨料預計將在20/21年繼續增長,以滿足恢復中的生豬養殖和不斷增長的家禽行業的需求,但庫存的積累預計將限制20/21年的進口。

在COVID-19大流行打擊了美國農業行業之後,對中國不斷增加的農產品出口正在幫助一些農業企業和農民恢復元氣。

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八個月,對中國的豬肉出口總額超過1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美國農業部(USDA)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10月份的一份報告中稱,中國購買或合同銷售的玉米達到了870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而美國對中國的大豆銷售自8月初以來也大幅飆升。

由於對食用油和豆粕的需求增長,對中國的農產品銷售正在增加,農業高管稱,乾燥的天氣放緩了巴西的種植,並引發了對該國最終產量的擔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