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我此前文章的讀者,可能對“兩海一洋”這個概念還有點印象。爲了限制住中國的發展,美國分別以南海、臺海和印度洋爲牌與中國交手。但南海牌和臺海牌分別在2016年和2020年失去效用,美國在亞太地區對華最後一張牌,就剩下印度洋了。

都是中美競爭的產物

爲了能在印度洋方向上制衡中國,美國一開始提出了“印太戰略”,甚至提出想和印度組成軍事同盟,但這很快受到了印度的婉拒。而現在,美國又以美日印澳四國聯盟爲基礎,建立一個“亞洲北約”,以南亞霸主的地位吸引印度加入“亞洲北約”。那麼,“亞洲北約”真的能夠成功嗎?

本質上還是拉小弟的套路

從目前的情況上來看,美國構想的“亞洲北約”並未成功。除了印度方面仍未表現出足夠的興趣外,韓國甚至明確表示拒絕。要知道,日韓兩國也是美國“亞洲北約”戰略的潛在參與國,韓國的明確拒絕,證明了“亞洲北約”戰略是失敗的。那麼,美國的“亞洲北約”爲什麼無法成功呢?

中國是亞洲的經濟中心——和中國斷開連接就沒錢賺

回到最開始,美國爲什麼要搞出一個“亞洲北約”來困住中國?因爲經過產業遷移,目前美國已經不是一個全品類工業國,並且和美國經濟的聯繫緊密。此外,再加上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逼近美國,如果美國不困住中國,不說被中國取而代之,起碼不會再像現在可以在國際上說一不二。

美國認爲軍事實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所以,依託現在比中國更強的軍事實力,拉一堆小弟組成“亞洲北約”來困住中國,就像當年對付蘇聯那樣來對付中國,就成爲了美國認爲的好辦法。

但中國不是當年的蘇聯,當年的蘇聯因爲二戰的傷害,只能夠通過“吸血”來恢復元氣。而目前的中國經濟發展,講究的是中國式的“雙贏”,也就是雙邊共贏,不是美國那種一方贏兩遍的共贏。

跟中國走有肉喫,跟美國走只能喝湯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周邊的幾個國家,包括印度和日韓在內,憑藉着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龐大的市場,完全能夠形成一個閉環,並且在這個閉環內,大家都有錢賺。印度這幾年經濟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享受到了中國經濟的外溢效益。

如果大家都加入“亞洲北約”,那麼印度、韓國要和誰進行經濟合作,奉行“單邊主義”,要“贏兩遍”的美國嗎?

亞洲各國沒有大的領土爭端——中國沒有那麼強的擴張慾望

當年的歐洲各國爲什麼同意組成北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即使是當時的英法,也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抵擋住從東邊而來的蘇聯。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要自保,不僅需要需要組成軍事同盟,甚至還需要再拉上美國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北約有很強的自保意味

但目前中國與亞洲各國的領土爭端很小,陸地領土主要是中印邊境衝突,海上主權主要是臺海、南海及其附屬島嶼,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擴張慾望。亞洲各國如果不組成“亞洲北約”,那麼中國並不會威脅其國家安全,但組成“亞洲北約”,雙方就有軍事對抗意味存在,情況就不同了。

美國滿世界搞意識形態輸出

同時,中國並沒有像美國那樣大搞意識形態的輸出。你們自己治理自己的國家,用什麼制度是你們的制度,只要不要妨礙到我的正常發展和掙錢就行,這也是中美兩國之間目前較大的不同。既然這樣,和中國對抗幹嘛呢?

主權丟失——不能接受美軍進駐

如果要組成“亞洲北約”,那麼美日印澳韓等國在軍事層面就要有更加深入的合作,除了武器裝備要儘量統一外,接受美軍武裝力量進駐本國國土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可能是美國的反導系統,也可能是美國的直接駐軍。

設想很美好,實現有難度

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要麼是本身無所謂,要麼就是本身就在美國的控制之下。而印度就不同了,作爲南亞次大陸上有聲有色的“大國”,讓美國武裝力量進駐本國國土,一直自詡爲主權國家的印度,是不可能答應的。

印度一直想做“大國”

追根究底,美國籌建“亞洲北約”的目的,還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亞洲各國和中國有沒有致命性的衝突,還沒有到非要刀兵相見的程度。這種情況下,美國的“亞洲北約”戰略如果能夠成功,纔是一件讓人感到奇怪的事情。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