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畈橋,位於紹興市越城區孫端街道張家瀝村,因在袁江自然村西邊的田畈中,故名西畈橋。西畈橋系南北向單孔石樑橋,橋全長14.50米,寬2.20米,高2.40米,跨徑3.60米。

西畈橋南北兩橋臺用條石縱橫錯縫疊砌,用料整齊,做工精細,穩固結實,沒有沉降現象,只是南邊臺階有部分破損。

橋面鋪兩拼石板作梁,長4.00米,寬1.68米,厚0.20米。橋上無橋欄,南置14級石臺階後接東西石板路,北置10級石臺階後設一休息臺,再轉東4級石臺階連接進村大路。在休息臺北邊,置立一塊長約2米,高0.60米,厚0.15米―0.25米的實體石欄,可供行人稍坐休息。

據村中老人講述,橋始建於清代末期,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有一次重修,並在石樑外側刻“大寨橋”三字。古橋能保存至今也是一件幸事。

張家瀝村位於孫端鎮的東側,於2003年由張家瀝、袁江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東與樊浦村緊密相連,南接村頭村,西與前雙盆相接壤,北靠三條漊村。該村原是皇甫鄉政府所在地,張家瀝村交通十分發達。

據村中一個金姓老人告訴,張家瀝村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曾經有一支救火“洋龍”,是人稱九老爺的金氏從上海購買來專門送給村裏的。爲此村裏由青壯年自願報名,成立了“救火龍會”,村裏及四近村莊一旦發生火災,就立即集合前往滅火救災。這些隊員都是無償義務的,平時他們空下來就常在西畈橋上進行出水滅火訓練,每年農曆六月廿二火神生辰時,更要進行一次出水救火演練。

作者(陳樹堯)簡介:中國古橋研究與保護委員會祕書處祕書,紹興市古橋學會理事,紹興市古城民俗文化攝影協會組長,紹興市鄉土文化研究會成員,紹興市浙東唐詩之路研究會成員,紹興市關工委科普團成員。2018年著《紹興橋鄉》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