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劑輕,四劑止,六劑白帶全愈,中醫是這樣做到的!

傅青主 誦明書院

我極其重視帶下病,故在書中將帶下病列爲首篇,概述帶下病機,強調“溼”爲關鍵。

以我多年臨牀觀察,我認爲帶下病是行房放縱,或飲酒過度,加之脾氣虛、肝鬱、溼侵、熱逼等,損傷任脈與督脈,使帶脈不能約束所致。

《傅青主女科》

1

辨治帶下病特色

根據帶下顏色分爲白帶、青帶、黃帶、黑帶、赤帶五種,但俱是溼證。白帶屬於脾虛溼盛,方用完帶湯;青帶屬於肝經溼熱,方用加減逍遙散;黃帶乃任脈溼熱,方用易黃湯;赤帶爲火熱,方用清肝止淋湯;黑帶爲火熱之極,方用利火湯。其完帶湯、易黃湯對後世影響很大。

2

完帶湯

用於治療帶色白如涕如唾,綿綿不斷,難以禁止,甚則穢臭的虛寒帶下證。此“乃溼盛而火衰,肝鬱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溼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爲經水,反變爲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

治療應抓住脾虛、溼盛、肝鬱病機關鍵。治“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疏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脾氣健而溼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傅青主女科·白帶下》)

故完帶湯中重用白朮、山藥爲君健脾滲溼束帶;人蔘、 甘草補氣健脾;蒼朮、車前子燥溼利水,使邪有出路;稍佐柴胡、陳皮、白芍,一則疏肝解鬱,防治克伐脾土,二則昇陽舉陷助脾除溼,三則防止健脾補氣影響氣機升降;配伍少量黑荊芥穗助山藥收澀止帶;“此方脾、胃、肝三經同治之法,寓補於散之中,寄消於升之內”;通過健脾、醒脾、運脾,疏肝解鬱,達到化溼止帶目的。

傅氏在方後注之說,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白帶全愈”。由於本方標本兼顧,重在治本,可以杜絕生帶之源,因而成爲後世治療脾虛帶下的首選方劑。

3

易黃湯

用於帶下色黃,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此乃任脈溼熱,不獨責之於脾。“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則庶幾矣”。(《傅青主女科·黃帶下》)

易黃湯中重用炒芍藥、炒芡實各30克爲君,健脾益氣,“專補任脈之虛,又能利水”;“黃柏清腎中之火也,腎與任脈相通以相濟,解腎中之火,即解任脈之熱矣”,稍佐車前子既能利水,又可助黃柏清熱燥溼;銀杏引藥入任脈,助芡實收澀止帶。

本方補中有清,澀中有利,標本兼顧,成爲後世治療溼熱帶下的代表方。故傅氏指出:“連服四劑,無不全愈……此不特治黃帶方也,凡有帶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帶之黃者,功更奇也”。

傅衍魁先生《醫方發揮》解釋易黃湯時說:“本方具有健脾除溼,清熱止帶功效。主治脾虛溼熱帶下,症見帶下粘稠量多,色白兼黃,其氣腥臭,頭暈且重,乏力,舌淡苔白,脈濡微者。

方中五味藥,山藥爲健脾的主要藥物,黃柏、車前子爲清熱祛溼之品,而芡實、銀杏爲斂澀之性。本方滑澀並用,互相制約,使滑而不泄,澀而不滯,爲清熱除溼止帶之有效方劑。”

參考資料:

《傅青主女科》、《醫方發揮》、《中醫各家學說》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小半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