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啓宇宙意識:物我一體,從來如此!你慢慢思考,我也慢慢思考。

如何開啓宇宙意識

——靈遁者

其實這個標題《如何開啓宇宙意識》是臆想,是沒有科學根據。我們都知道,認知就是你的維度,我們是自己的侷限。如何拓展自己的思維維度,遠比拓展身體能力更重要。你的身體,很難說具有無限可能,100米跑步,再快,能有多快?可是思維就不一樣了,似乎是具有無限可能。但矛盾就在於,似乎思維是束縛在身體裏的。

宇宙是普遍聯繫着,一切有物質的東西,都在散發“智慧”。而作爲人來講,作爲宇宙的一份子,作爲逆熵存在的一份子,通過自己,延伸到宇宙,這個邏輯沒有問題。如果你的意識和宇宙是想通的,那麼我們會說,你開啓了自己的“宇宙意識”。爲什麼說你是你最好的老師,爲什麼說大自然是你最好的老師,爲什麼說宇宙是你最好的老師,因爲你具備和這一切進行溝通的基本條件。宇宙是有思維的,宇宙的思維有它自己的頻率,當你的思維和它的思維處於同頻率狀態,你們一定就能達到“共振”,從而共享思維意識,這時候你的宇宙意識就是開啓的。

那麼如何開啓宇宙意識,我相信喜歡讀我作品的人,一定是喜歡想象的人,一定是熱愛探索的人。我講一些故事,你來體悟,該如何開啓你的宇宙意識。

印度有一個神一般的數學天才——拉馬努金,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他並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只是讀完了中學課程,但他的公式,在他離世幾十年後,仍然有大批的數學家傾其畢生之力來證明拉馬努金在其筆記上記錄下的公式。哈代和李特爾伍德(二者均爲英國著名數學家)在第一次細讀了拉馬努金筆記之後,便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種敬畏的心裏。“他的結果之美妙與奇特完全是神祕的”,“它們(指拉馬努金創造的公式)比人們所能想象到的任何東西都更加奇特,足以使讀者爲之震撼。”

然而拉馬努金的數學天賦和印度宗教有關,他曾說“一個方程如果不能表達神的旨意,對我而言就完全沒有意義”。

印度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爲“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迴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

拉馬努金的數學就是靈性的昇華,是他對宗教教義思索後的頓悟引發的靈感,這也是爲什麼他的公式總是神來之筆,雖然一看便知道它們是正確的,證明出來卻需要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一個叫娜瑪吉利女神賦予的能力。各位,我們當然不相信是是神賦予他的能力,我們相信這是他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意識能力。

他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從小對數學熱愛,癡迷到讓人不解。所以首先他是懂數學的,然後才能通過夢境得到一些看似突來的啓示。一個連一加一都不會計算的嬰兒,是沒有意識能力解讀事物聯繫的本質的。他的這種能力就好像,有人看到一堆火柴,立刻就知道有多少根了。

還有人問:惠能沒有文化,爲什麼能夠成爲一代禪宗祖師?

成爲一代禪宗祖師,和需要有文化沒有必然聯繫。而與思維有關係,而能說出“菩提本無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樣句子的人,肯定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

我們現在通過科學手段,似乎看到了很遠很遠的宇宙,但我們依然是迷茫的,就好像我們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哪裏,要去往何方?我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我們之與宇宙,就好像我們身體的細胞與我們自己一樣。一個細胞在我們體內,假如說這個細胞是聰明的,它能夠看清我們整個人嗎?它清楚它是組成一個龐然大物的渺小之物嗎?它能透過皮膚,看到另一個龐然大物嗎?顯然一個細胞的生命是短暫的,它被限制在身體的某個地方,似乎再聰明,都無法明白“人”是什麼。同樣,我們人就像宇宙中的一個“細胞”,我們組成了一個叫宇宙的龐然大物。我們爲這個龐然大物提供養分,也從這個龐然大物中吸取養分,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但我們也最終難逃一死。

在繼續往下講之前,我給大家科普一個理論,叫三層腦假說。三腦理論,又叫“三位一體大腦假說”,它是由美國神經學家保羅 D 麥克萊恩提出。

麥克萊恩當時是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腦進化與行爲實驗室”主任,這家機構位於美國馬里蘭州浦爾斯維。

依據長期的腦科學實驗結果,麥克萊恩大膽提出新的大腦假說,他認爲人類顱腔內的大腦並非只有一個,而是三個。這三個腦作爲人類進化不同階段的產物,按照出現順序依次覆蓋在已有的腦層之上,保羅稱其爲“人腦的三位一體”構造。這三個腦的運行機制就像“三臺互聯的生物電腦,各自擁有獨立的智能、主體性、時空感與記憶”。

他將這三個腦分別稱作新視覺腦,邊緣系統或情緒腦,以及爬行腦(即腦幹和小腦)。每個腦通過神經與其他兩個相連,但各自作爲獨立的系統分別運行,各司其職。

很明顯,按這個假說,爬行腦是最先進化出來的,然後是情緒腦,最後是視覺腦。

爬行腦【也叫動物腦】是最先出現的腦,進化上億年。在爬行腦操控下人與蛇、蜥蜴等有着相同的行爲模式:呆板、偏執、衝動、一成不變。如同在記憶裏烙下了祖先們在蠻荒時代的生存印記,無休止地複製着相同的行爲方式。爬行腦控制着身體的肌肉、平衡與自動機能,諸如呼吸與心跳,這部分一直保持活躍狀態,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會休息。

靈遁者油畫

而情緒腦【也叫哺乳腦】包括腦的海馬體、杏仁核、腦垂體和下丘體等,進化時間5千萬年。負責掌控我們的情緒、記憶、哺育和性行爲等。麥克裏恩認爲情感系統一向愛恨分明,一件事物要麼“好”要麼“壞”,沒有中間狀態。在惡劣的環境中正是依賴這種簡單的“趨利避害”原則,生存纔得到保證。當哺乳腦受到弱電流的刺激時,多種情緒(恐懼、歡樂、憤怒、愉悅、痛苦等等)便會滋生。

雖然各類情緒存留的時間很短暫,但哺乳腦卻是孕育情緒、注意力及情感(情緒主導)記憶的主要溫牀,它幫助人類判斷事物的基本價值(如你對某物是持肯定還是否定態度)和特別之處(如什麼吸引了你的注意力),還有助於人類感知不確定性因素、進行創造性活動。邊緣系統與新皮層有着千絲萬縷的深入連接,二者聯合操控着腦功能的發揮,任何一方都無法獨立壟斷人腦運行。

視覺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腦或理性腦,它幾乎將左右腦半球全部囊括在內,還包括了一些皮層下的神經元組羣,進化時間200萬年。新皮層對應的是靈長類哺乳動物腦,人類當然包括在內,正是它所具有的高階認知功能令人類從動物羣體中脫穎而出。麥克裏恩將新皮層稱作“發明創造之母,抽象思維之父”,人類大腦中新皮層佔據了整個腦容量的三分之二,其他動物種類雖然也有新皮質,但相對來說很小,少有甚至沒有褶皺。

當我們面對突然衝來的汽車時爬行腦會立刻調動身體肌肉產生躲避動作,之後情緒腦會有“害怕”的情緒,最後視覺腦開始分析原因,採取進一步行爲。

當我們處於激烈的情緒之中時無論大腦如何理性地分析來讓自己平息下來都很難做到,正是由於此時我們處於情緒腦的掌控下。現代科學認爲杏仁核是掌握情緒的部分,杏仁核的反應速度是 15 毫秒,大腦皮層的反應速度則慢得多,是100毫秒,並且當杏仁核進行着激烈的情緒反應時會阻斷大腦皮層的反應。

該假說已經成爲了一個頗具影響力的腦研究範式,催生了對人腦功能機制的重新思考。在此之前,研究者們認爲新皮質作爲人腦的最高層,控制着其他的低端腦層。麥克萊恩否定了這一說法,他指出,控制情感的邊緣系統,雖然在生理上位於新皮質之下,但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干擾甚至阻止新皮質高階精神功能的實現。

那麼我現在問你是哪一層腦處於主導地位?很明顯就本章的標題來說,我們要做到的是讓視覺腦,也就是新皮質腦處於主導地位,而不是讓動物腦和情緒腦處於主導地位。也就是說,你要抵抗簡單的快樂模式,你要抵抗自己的動物腦,抑制情緒腦,慢慢讓視覺腦處於時刻運行狀態。這違背大腦運行原理,也就是最小作用量原理。

大腦占人體重的2%,但運作時卻要消耗人體總能量的20%,因此,大腦的工作機制被設置成“能不用腦就不用腦”。萬物的演化與進化都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也就是大腦在其功能的構建上追求最省能且高效的特徵,甚至是達到每一個細分功能的自動化處理。而個特質卻是大腦創造力調動的阻礙者,而它卻是大腦的最主要特徵之一。

大腦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特徵,在其處理任何事情時,都會首先調用以本能意識【爬行腦】爲代表的系統,進化自動化任務處理,而這種自動化的任務處理程序雖然能做到節能且高效,但它卻由此存在一些無法跨越的缺陷。

最明顯的缺陷就是它是被類比的對象所左右的,類比什麼樣的對象,就會得出什麼樣的結果。

比如下面中間的字我們得出是13,此時類比了數字模型。

而再看如下這張圖時,則是B了,此時類比了字母模型。

而如果單單是這個字時,你大腦裏面調動什麼背景模型對它進行解釋,它就是什麼。對一個小孩來說,它就是一個黑色的圖形。

很明顯,這樣就會導不同人看同一個東西時,會有不同的答案的現象。所以不存在任何人,可以看到完全“一樣”的東西,因爲沒有任何人可以有完全相同的神經元系統。也就是說,你只看到了你看到的世界,你不能代表他人。

大腦根據最小作用量的原理,在進行模擬與判斷時,一定會優先選擇爬行腦模式,因爲這個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已經被打磨成一個完善的自動化模型,因此,它一定是我們感知世界的最底層邏輯。

我今天還看了一個電影叫《熱氣球飛行家》,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時候,缺氧,寒冷。男主率先進入昏迷狀態,爲何人會進入昏迷狀態?很多時候就是因爲“能量”不足,必須進入“休眠”狀態,就是開始由動物腦接受管控,以生存爲第一目的運行。

如果人僅僅是一頭豬,那麼有了這次致命的經驗後,這頭豬大概是不會再升空去到最高處,可是人不一樣,他能克服這種恐懼和危險,選擇再一次升空,因爲他在高空所看到的,所得到的是他夢裏追尋的。而“夢”“夢想”又是高於簡單的感覺或者情緒,是真正的思想。所以這時候這時候你要明白了,爲什麼一個人實現夢想是那麼難,因爲他不僅要學會很多東西,最最重要的是他要克服自己,自己的“爬行腦”,自己的“情緒腦”,他必須勇敢,他也必須堅持。因爲要克服的這些東西是幾百萬年前就形成的。那時候這些東西是保命的,而現在卻是你夢想的阻礙。但這阻礙必須存在,你要清楚這一點。

認識你自己,突破你自己,就需要你不斷打破自己所建立的認知系統。也就是說要打破你建立的後天強模型,包括文化模型,道德模型,學習模型等等。這些模型之所以強大,是因爲它不斷出現在你的生活裏面,不斷被用來認知與解釋生活,甚至成就了現在的你,這些強模型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們對應我們的大腦裏面的那些強大的神經元。但永遠記住,神經元永遠是可以重塑的。

靈遁者油畫

永遠留給自己選擇的餘地是你對自己的愛。如何做到不斷打破認知?

比如文化模型,白人看到黑人時,其腦部的恐懼中心自動活化,背後的原理就是白人大腦裏面事先存儲了種族歧視的模型,可能是小時候父母多次不斷的提示黑人是危險人羣,卑劣人羣。

大腦神經元系統一旦形成,就成爲了我們解讀眼前一切的模型,任何東西都可以放在我們的強模型中解讀,比如在一個信佛的人的眼裏,世界的一切都被解讀成與佛模型相關的;一個拜金人的眼睛裏,時刻都想到了錢。

表面上,是我們自己在選擇強模型,而實質上,任何自發狀態下,選擇不成立,我們都會不自覺的本能的選擇大腦裏面已經存儲的強模型。而這導致的結果,就是禁錮智慧的調動,大腦的創造力也因此無法發揮。

在認識到神經系統的遮蔽力後,能有意識的反自己的本能,抵抗動物腦行爲,就是走在了不斷打破認知的路上,就是在不斷開拓自己的智慧。

我們來看一個實驗,就是研究倫敦出租車司機的大腦與公交車司機的大腦,管空間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元的大小。

倫敦是全世界路線最錯綜複雜的城市之一,要取得這個城市的出租車司機牌照是有相當難度的,而本實驗就是通過45年的跟蹤,然後對比出租車司機與公交車司機大腦中管空間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元的大小,結果是出租車司機的神經元比公交車司機大很多,見上圖最右下角的綠色框。同樣是開45年的車,爲什麼會產生如何大的區別?

這裏的核心,就是主動與被動的原因,主動學習才能讓大腦不斷髮育和重塑。

公交車司機的路線固定,大腦對應的神經元增長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自動化處理這個固定路線,於是從此以後,該任務進入自動化的狀態,對應的神經元從此不再增長。

對於出租車司機來說,他有無數起點,無數終點,而每一個起點與終點之間,可以有無數條路線,城市的路線越錯綜複雜,他的可選擇路線就越多。這意味着出租車司機每天要在大腦裏面一遍遍搜索所有可能路線,對比路線後選擇最佳線路,然後去驗證這些路線,並且實時更新他大腦裏面的數據,重新匹配最佳路線。

我們以上面這張大腦神經元圖爲例子,孩子在剛出生時,其每一個神經元上具有的神經元鏈接數可達上萬個,它們彼此的鏈接密集又龐大。而我們的大腦裏面有數百萬億個這樣的神經元,這是何等龐然大物啊。然而人腦的本能卻是反這一過程,正如右圖長大後的神經元,

神經元的密集度反而會越來越稀疏,因此成年人,越來越有主見了,但越來越沒有了想象力,沒有了創造力,成了老頑固。而且是實實在在的老頑固,有時候他們聽不進去一點不同的意見,他們不願意改變,他們樂意保持現狀。爲此他們必須和新東西進行鬥爭,這也是時代變革所必須經歷的痛苦。

這個實驗是由臺灣洪蘭教授主導的,她說:“這個實驗,改變了我們整個教育的方法,教育如果不能引起學生的主動學習動機,那麼一切的努力都沒用”。

而應試化教育顯然不利於主動學習,會形成學習的固定模型;而這種模型也談不上檢驗學生的實驗和校對知識來源的能力。他們都是被動喫進去一些知識。

相信我,一個不會主動思考的人,永遠不能開啓自己的“宇宙意識”。在這裏我還要提醒你,上面的三腦假說只是假說,對於意識而言,沒有對和錯,這是一種主動性認識。

我從來不打算去否定誰,相反我一直要走在反對自己的路上。馬雲說的對,銀行不改變思路,我們就改變銀行。這個世界是變化的,總得有人說出事實,總得有人先一步走出地球,總得有人……

看到這裏之後,你再回頭看看世界,看看燈紅酒綠,是不是覺得這一切太虛幻了,太糜爛了。然而什麼思考模型,什麼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意識,依然沒有對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沒有錯,他選擇他選擇的;青燈一盞,木魚一顆,她選擇了她選擇的。究竟誰能達到所謂的宇宙意識?達到了又有什麼呢?可長生不老?可以與宇宙同在?可是此刻活着的人,誰不是與宇宙同在呢?

所以大家發現了沒有,我們的起點和終點和所謂的“神”沒有任何差距。我看到有人說:“你沒有紙醉金迷,僅僅是因爲你不是王思聰。如果你是,你可能還不如他。”人生的意義肯定不是紙醉金迷,天天紙醉金迷是無聊的。爲什麼馬斯克被很多人看好,爲什麼馬斯克能把火箭發上天。我看過一個關於他的故事,說他賺了第一桶金之後,也紙醉金迷,可是慢慢他失去了興趣,覺得這不是他要的。於是有了現在的他,他正在復興人類登陸火星的夢想。爲什麼說“復興”呢,因爲無數人都想過,但他勇敢的去做了,克服了無數個“紙醉金迷”的他自己。

我從來不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我私下裏想過,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最能否定的自己的作家。不用你們罵我,我自己從來不是自己的支持者,我也不需要追求者和擁護者。我需要你們說出你們自己的想法。

昨天也就是2020年11月8日星期天,我和兩個朋友喝酒了,就在我家裏。喝到晚上一點多,大家都走路不穩了。等他們離開之後,我就上牀睡覺了。當我躺下,閉上眼睛那一刻,感覺自己在轉,感覺天在轉,感覺一切都在動。可我明明沒有動啊。我意識到如果我是一個盲人,我會真的認爲自己在動。那種真實感是不容你質疑的,各位,你有啓示嗎?

生活中這樣的“真實感”有多少呢?還記得第五章中,我說過的一切可以數字化的問題嗎?還記得我提到過的黑客帝國場景嗎?你還在懷疑我們是編程嗎?我們就是一堆虛擬的東西嗎?不要再懷疑了,懷疑沒有意義!有很多人喝醉了會流淚,去摸摸那些你流出的熱淚,然後你再問自己,你還會懷疑自己的存在嗎?不要去懷疑了,哪怕我們真的是編程的虛擬人物,也不要去懷疑了,懷疑沒有意義!

我的聰明就在於此,我相信自己,我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相信自己的思維。什麼虛擬世界,什麼高維度空間,我都持懷疑態度,爲什麼,因爲我沒有看到。先相信眼睛,再根據眼睛去想象。想象不到,無需再想,什麼時候能想到再想。

真正的“宇宙意識” 的開啓,應該是簡單的,但簡而不易。很多人肯定想問了,你說這個宇宙意識到底是個什麼狀態,其實我能想到的,別人早想了。我認爲就大概是老子認爲的最高境界“道”,佛家認爲的最高境界“涅槃”。其他宗教肯定有類似的認知,就比如他們的“神”。

知道我爲什麼把意識定義爲物質逆熵存在的表徵嗎?意識如果不存在,誰來表徵“物質”存在?誰來表徵“物質如何運行”?也許宏觀物理讓你無法理解,可是量子力學卻就是這麼說的。一個量子現象,你只有意識到它了,你只有觀測到它了,它纔是確定的!所以物我一體,從來如此。細說就是,物本來就是我,一塊石頭本來就是作爲一塊石頭的“我”,這回你清楚了沒有,這回你明白重新定義意識和意識層次的重要性了吧。

再強調一遍, 對於生活而言,紙醉金迷沒有錯,但會愚弄你的思維,讓你變得越來越“行屍走肉”,這就是爲什麼低級的快樂,物質可以滿足;而高級的快樂,來源於對某一事物的覺悟和思考。這就是爲什麼有人願意花一億美金去買一幅畫,因爲他看到那幅畫,產生了共鳴,看到了自己,他在把把自己帶回家,而不是把一幅畫帶回家,他認爲畫是有生命的。當然更多的人不會相信會有這樣的人,認爲是全是炒作,是出於利益。我也不反對這樣思考的人,因爲這樣的事件肯定有很多很多。

現在你也應該能明白爲什麼有人去修行了吧,去當和尚了吧。就是離開世俗,專門去思考了。專門摒棄了諸多牽掛和羈絆,專門去思考了。我沒有體會過入定是一種什麼感覺,因爲我從來沒有修行過。但我相信入定的感覺一定非常美,那些專門日夜思考的修行者,有的甚至能入定好幾天。在我看來,那好幾天時間,也許在他腦海中是好幾年,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如果說來,他活了一千年,就好像是合理的。

有時候我寫作,一寫就是一晚上,這個過程我忘了時間,感覺時間也忘了我。我有時候在想,是不是這就是我進入了一種“宇宙意識”狀態,因爲我的視覺層一定是在飛速運轉,這個運轉速度和宇宙速度是不是能相互銜接上了?而且還有一些聖僧,可以修出舍利子,這個就更讓我喫驚和好奇。我們死後火化了,就是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堆白粉,而他們不是,是有晶瑩剔透的舍利子啊。

我是不是可以大膽的推理,這是意識的結晶?我是不是可以大膽的推理,這結晶來自天地精華,來自宇宙深處?

各位,我當然不會期待每個人都能開啓自己的宇宙意識,我也當然不會期待每個人都專門去做思考工作。如果都那樣做了,糧食誰來種?高樓誰來蓋?孩子誰來生?

有朋友問過我,你想過出家嗎?我說從來沒有,現在不想,以後也大概不會想,我還留念人間,喜歡好喫的,喜歡美女,喜歡山山水水。

宇宙意識怎麼開啓,沒有1,2,3這樣的步驟,古人也沒有留下這樣的方法。不過用一句佛語來說大概是這樣:“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用我的理解就是,當你能把物通通從腦海中拿掉或者轉化成無,那麼你的宇宙意識就是開啓了。

這時候想到一個笑話,有人問:“你說的這個狀態有點像一個人昏迷了。”我想了想,也是個啓發。你能做到清醒狀態下的昏迷嗎?有人肯定會問了:“清醒狀態下昏迷?”那不矛盾嗎?不矛盾,你慢慢思考吧。

獨立學者,作家,藝術家靈遁者哲學作品《重構世界》第六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