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父母都爲孩子焦慮,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爲什麼一定要比孩子的起跑線?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路不同,起跑線又怎會一樣。

最近看了一個視頻,杭州一個6歲的小女孩被安排了十幾個興趣班,每天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連像樂高這樣的屬於趣味興趣的活動,都被當成了任務,甚至也規劃好了進度。

小朋友自己的生日聚會,被要求全場自己做主持,穿什麼衣服,請那些人蔘加,每個人的座次等都被媽媽規劃好,不允許有任何紕漏。當被問及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安排時,孩子崩潰大哭,說自己一點也不喜歡這樣,一點也不喜歡自己的媽媽,覺得她是個“假媽媽”。

聽到孩子的哭訴,媽媽也滿心的委屈,明明自己是爲了孩子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可是付出了一切爲何卻和孩子成了冤家?

相信很多父母也有同樣的感慨,雖然不一定和新聞中的媽媽做得如此極端,但是給孩子報興趣班,逼迫孩子做家長認爲正確的事,這樣的事情還是屢見不鮮的。

很多父母都美其名曰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想讓孩子技不壓身,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真正弄明白孩子的真實需求,也沒有真正理解大家口中的起跑線到底指的是什麼。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培養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1、大家口中的起跑線到底是誰的

上文中的媽媽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爲的是讓孩子有一技傍身,最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希望給孩子一個高的起點,就是大家口中的贏在起跑線。但是家長不要忘了,這個起跑線的前提是孩子站在了屬於自己的賽道。

如果孩子本身就不喜歡這場比賽,或者是被強行拉上了賽道,那麼孩子能贏得這場比賽嗎?大家口中的起跑線成了父母的一箱情願。

2、起跑線比的不是物質是陪伴

很多父母認爲給孩子足夠的物質基礎,給孩子報很多課外班,把孩子扔給教育機構,不斷給孩子施壓,就是給孩子創造了好的起跑線,就理所當然的認爲孩子應該能學好,成爲學霸,從此踏上康莊大道。

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孩子的成長不需要用物質和上不完的補習班去堆砌,孩子的起跑線是父母的格局,是父母真心的陪伴,只有用心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纔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3、孩子需要的更多是尊重

雖然我不否認很多父母心中的技多不壓身,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畫畫,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小主持人,畢竟每個人性格不同,一些內向的孩子就是不敢公衆演講,就是不願意站在人前講話,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在擅長的了領域做出成績。

因此每個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培養一隻松鼠游泳,而是給他創造條件去爬樹。因此尊重孩子,發掘孩子的優勢纔是最重要的。

4、給孩子成爲榜樣

看到太多父母自己每天刷手機追劇,但是要求孩子看書學習,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孩子會想憑什麼你自己看手機,卻要求我去讀書。父母做了什麼遠比父母說了什麼的影響來的深刻,所以想要孩子學得好,父母首先要嚴於律己,自己做到努力和奮進。

當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在自我成長,孩子一定也會追隨父母的腳步,所謂書香門第,其實比的就是父母和家庭氛圍呀。

只有當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自己纔是孩子的榜樣,只有當自己做得足夠好,孩子自然會追隨父母,因此想要培養孩子,想要讓孩子有個更高的起跑線,不如先做好自己,當你越來越勤奮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也在越變越優秀。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