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伏明/圖

20年奮鬥不息

山海交響的寧德青春正好

20年跨越趕超

奮力實現

開發三都澳

修建福溫鐵路

建設中心城市

“三大夢想”!

再過4天,

就是寧德撤地設市紀念日了

而今天上午

寧德提前收到了一份“大禮”

——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讓所有市民們歡欣鼓舞

正全方位推動

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寧德

20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上

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11月10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寧德市政府祕書長張雄作爲新聞發佈人,通報了寧德撤地設市20週年以來的“成績單”。

孫伏明/圖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綜合實力

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晉位趕超

20年來,寧德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晉位趕超,全市生產總值分別於2012年和2018年突破1000億元、2000億元大關,由2000年的202.67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451.7億元,增長6倍。人均GDP2019年達84251元(1.22萬美元),增長6.2倍。財政兩項收入均上升至全省設區市第7位。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寧德經濟運行呈現“逆勢增長、逐季向好、好於預期”的態勢,1-9月GDP增長5.6%,保持較大幅度領跑全省勢頭,成爲全省唯一連續三個季度實現正增長的設區市。

產業發展

加快邁進萬億工業時代

20年來,我市堅持念好“山海經”、提倡“經濟大合唱”。農業方面,“8+1”特色產業加快發展,“0593寧德號”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正式啓用。

工業發展則撐起“四梁八柱”,2019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增加值突破千億元,是2000年的14.3倍。四大主導產業迅猛發展,不鏽鋼新材料產業成爲我市首個千億產業集羣;鋰電新能源產業2019年實現產值700億元,有望成爲我市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羣;集銅精礦貿易、冶煉、深加工於一體的銅材料千億產業集羣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車千億產業集羣也初具規模。

上汽項目全景。楊洋 慈監 攝

今年,我市將在確保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的基礎上,推動在建項目達產產值4000億元,正在洽談對接項目達產產值4000億元,形成“3個4000億”滾動接續發展態勢,加快向萬億工業時代邁進。

基礎設施

形成立體交通網絡和多元化能源體系

曾經,落後的交通是制約寧德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北承南聯、西進東出、通江達海”的立體交通網絡加快構建,我市基本形成“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並正從“過境鐵路”向“樞紐鐵路”邁進。

“和諧號”動車組馳行於溫福鐵路寧德特大橋。

衢寧鐵路成功通車 張文奎 徐烽 攝

青拓物流有限公司13#泊位

同時,寧德核電、大唐火電、霞浦風電等能源項目竣工投產,形成了涵蓋水、火、核、風、抽蓄等多元化能源體系。

城鄉面貌

中心城區人口增至60萬人、面積擴大至60平方公里

20年來,中心城區人口和麪積分別增加到60萬人、60平方公里,建成了“六縱九橫”路網,擁有五大高速互通口,拉開了“東擴面海、北展南移”的城市框架。

寧德(航拍) 柳明格 攝

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這一面面“金字招牌”,都記錄下寧德築夢追夢路上的奮鬥。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農村“一革命四行動”也縱深推進。全市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66個,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4個、傳統村落141個,湧現出屏南龍潭村、霞浦半月裏等一批文創、攝影村落。

改革開放

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關係

20年來,我市推出改革舉措1300多條,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寧德特色的改革典型經驗。“放管服”改革也縱深推進,94%市級審批項目實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同時,全市還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關係,主要出口商品在電機電器、水產品等傳統商品基礎上,增加了不鏽鋼、鋰電池、汽車等大宗型高新產品,外商投資2012年超過1億美元,20年來累計利用外資15.19億美元。

脫貧攻堅

開啓從擺脫貧困向鄉村振興躍升的新徵程

20年來,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850元提高到2019年的17804元,年均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745元提高到2019年的35887元,年均增長10.5%。

7.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脫貧,453個貧困村和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現“摘帽”,扶貧開發“寧德模式”吸引了老撾、柬埔寨、越南、南非等國家政黨考察團前來學習考察。

民生保障

每年財政支出近八成用於民生領域

20年來,堅持每年辦成一批爲民辦實事項目,十八大以來,每年財政支出近八成用於民生領域。

金涵小區保障性住房 本報記者 李民雄 攝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標準實現一體化。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街道和中心城區鄉鎮全覆蓋。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建成5.71萬套、配租配售3.25萬套。完成造福工程搬遷40.47萬人。

寧德一中新校區 本報記者 張文奎 攝

實施教育、醫療衛生、養老和城鄉民生基礎設施等四個領域補短板項目,截至2019年,全市學位達58萬個、醫療牀位達1.42萬張、養老牀位達2.41萬張,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閩東日報社融媒體中心記者 林珺/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