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鄰里守望 還看家園共造——

“鄰里守望堂”爲老人準備可口午餐

臺海網11月12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上午10點多,永春縣湖洋鎮吳嶺村的“鄰里守望堂”廚房一派忙碌景象。竈膛內柴火熊熊燃燒,用米、肉丁、紫薯等燜煮的鹹飯散發出陣陣香氣。廚房一角,一塊木板上整齊地貼着八行姓名貼紙,最上面一行“吳嶺村愛心午餐報膳處”10個大字尤爲醒目。從2019年中秋開始,這個村年滿60週歲以上的老人,每天都可以到“鄰里守望堂”喫一頓免費午餐。

昔日貧困村

如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作爲我市新時代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村之一,吳嶺村近年來的表現可圈可點。這個昔日的省建檔立卡貧困村,不僅建成創業服務平臺、吸引村民返鄉創業,通過線上平臺擴大了蘆柑、橘柚等農產品的銷路,還通過光伏發電、縣城店面出租、入股分紅等方式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行走在吳嶺村,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滿目綠意。新建成的嶺頭格文化園、移風易俗館等,處處透露出村莊的精氣神。經過裸房裝修、“平改坡”、違章搭蓋拆除等人居環境整治,吳嶺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關注民生領域

“鄰里守望堂”應運而生

“硬件”提升之後,吳嶺村將目光投向了村民關注的民生領域。立足於留守老人多的實際,吳嶺村不僅投入100多萬元將閒置工廠改造成“鄰里守望堂”,每日提供免費愛心午餐,讓全村100多名老人受益,還發動鄉賢捐款捐物,保障食堂運轉。

吳嶺村老人協會副會長吳再欽今年65歲,負責“鄰里守望堂”的日常管理。他指着儲藏櫃裏碼放的青菜、筍乾、蘿蔔等食材說,“這些都是來喫飯的老人自己帶來的。”他手寫的本子上,詳細記錄着“某日誰帶來什麼食材”,用於年底彙總積分,給予“積極分子”獎勵。

“‘鄰里守望堂’就像一個大家庭 。”吳再欽說,村裏的老人們不僅樂意來,還主動搶着做事情。他將老人分成4組,每週由1組老人負責做飯、洗碗和打掃衛生,既鍛鍊老人身體又節省成本。“孩子們從外面回來,看到家裏老人有人關照,都很放心。村裏娶媳婦嫁女兒、孩子滿月辦喜事,也都會捐錢給老人食堂。”

反哺鄉村治理

老人成鄉風建設主力軍

走進“鄰里守望堂”的活動室,書法、圖畫展板上張貼着一幅幅老人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幾位老人家正聚在一起看電視、打乒乓球。“爲了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爲、老有所樂,吳嶺村在全縣率先舉辦‘文化進鄉村’活動,請退休黨員、小學教師施展一技之長,教老人們寫毛筆字、唱南音、畫畫,開展互比互評。”永春縣湖洋鎮黨委書記林紀東說,在這裏,老人們不僅感受到了情感關懷,更找到了用武之地。

“我們以‘鄰里守望堂’爲鄉風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引導老人發揮餘熱,反哺鄉村治理。”吳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應棟說,村裏的老人不僅組成督導隊,定期巡查家家戶戶的衛生保潔情況,還積極參與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做到矛盾不出村。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打造新時代農村社區

爲了實現這一“未來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吳嶺村通過土地流轉,引入公司種植名優水果,每年可增加7萬元村財收入,還建設了垂釣基地,由村裏的老人管理,門票收入供“鄰里守望堂”運轉。吳應棟高興地說,到12月,由舊村部修繕而成的日間照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即將建成,村裏將再添一個“幸福院”。

“吳嶺村的做法,是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的有益嘗試,也是我市開展新時代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的題中之義。”泉州市住建局村鎮建設科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市住建、財政等部門還將在資源條件較好的村民集中居住區繼續探索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模式,着力打造有區域特色建築風貌、有現代完備功能、有良好社區關係的新時代農村社區。(記者 謝曦 通訊員 宋景旭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