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民國亂世時期的各路軍閥,孫殿英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他能有這麼大的名氣,可不是因爲抗日立下了多大的軍功,而是因爲近代史上一次震驚世人的盜墓事件。也就是“清東陵盜寶案”。

1928年,孫殿英奉命率軍前往冀北一帶剿匪,途經清東陵。當時距離清朝滅亡也就只有16年而已,雖然已經有不少匪徒看中了這塊寶地,潛伏進來準備對清東陵下手,但是其中還是一片未被人開闢的完美陵墓。

歷史上盜墓賊不少,官盜也並不稀罕,都是些爲了錢財放棄了道德底線的人。而孫殿英在趕走正準備盜挖清東陵的流寇之後,也心生歹念,成爲了官盜中一員。孫殿英從小就和流氓打交道,沒什麼文化,所以對文物古蹟也沒有保護意識和鑑別能力。

再加上有軍隊的助力,孫殿英盜墓就不像民間的流寇那樣“小家子氣”。只要是打不開的墓穴,他就全都用炮彈轟開,但凡是被他光顧過的陵墓,墓主的屍骨也一定會被他拖出棺材曝屍。

孫殿英將花了7天7夜將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洗劫得一乾二淨。後來專家們進去收拾殘局的時候才發現,除了孝儀皇后和慈禧太后,乾隆和他的妃子們都沒有留下全屍。孫殿英的盜墓行徑自然令世人所不齒,一時間所有人都對其口誅筆伐。

但是孫殿英爲人圓滑,口齒伶俐,很會做表面文章。他先是將自己放在被清朝迫害的受害人一面,顯得自己盜墓是在“替天行道”,接着又將很多珍貴的寶物拿出來送給當朝權貴。許多大人物都經受不住寶物的誘惑,接受了他的賄賂。

說起來,孫殿英的父親也是一位有民族氣節之人。早年的時候他因幫鄉人出頭,被旗人打死,這才使得孫殿英的童年十分困頓,混跡街頭。在衆人的同情,以及名流的力保之下,孫殿英不僅沒將清東陵盜取的寶物交還回去,甚至還全部收入囊中。

孫殿英就靠着倒賣文物,一時間成爲了鉅富。三年後,也就是1931年,孫殿英的兒子孫天義出生,也可以說是富家公子哥了。但是孫天義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經常被同學指指點點,雖然父親從未和他提起過盜墓之事,但是他在被排擠中也知道了個大概。

孫天義並沒有因此覺得自己委屈,反而生出了“父債子還”的想法。爲此,他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研究古文物,立志成爲一名古文物保護者。1952年,孫天義畢業後,一邊從事老師和翻譯等工作,一邊蒐集當年從清東陵中流落民間的文物,並全部上交給了政府。

曾有記者採訪過他關於對父親孫殿英的看法,孫天義毫不避諱地說自己長期以來一直處於父親盜墓的陰影之中。他認爲父親的行爲給國家的文化帶來巨大的損失,是民族的罪人,他身爲孫殿英的兒子就應該去追回父親所有的贓物,替父親贖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