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萬妮

微信公衆號:首席人物觀

01

李偉柱、李偉蓬兩兄弟的珠寶公司成立不過短短16年,但卻從未避諱和一家已有91年悠久歷史的公司撞名,後者的名字是周大福,一家香港知名珠寶商。

李氏兄弟的確是在名字上花了心思的:公司最初叫“深圳周天福珠寶首飾有限公司”,8年後,也就是2012年,名字更換爲“深圳市週六福珠寶有限公司”。

無論如何,周天福或週六福,都與近百年的珠寶品牌周大福僅有一字之差,而“週六福”還有借鑑“六福珠寶”名字之嫌,這又是另一家香港珠寶品牌,創立於1991年。

趨同的名字無法改變公司不同的命運——六福珠寶和周大福已上市,並縱橫資本市場多年,而週六福正深陷上市折戟的泥沼之中。

今年10月,在發起A股IPO衝刺近一年後,證監會發布審覈名錄,週六福上市申請被否決。

圖:證監會審覈公告截圖

它的資本路並不順利。

去年5月,週六福進攻資本市場,擬於深交所上市,卻慘被中止IPO審查。因其在發佈招股書不久,審計單位“正中珠江”正深陷囹圄。

彼時,A股上市公司康美藥業發佈2018年報,報告中披露,其2018全年財務數據存在與實際不符的情況,有高達300億元左右的誤差,一時震驚整個A股市場。而它的審計單位,即正中珠江,因涉嫌審計偏差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週六福由此被拖累。

直到二度衝刺IPO,週六福也沒能等到好消息,但這一次,顯然由它自己所致。而最致命的危機之一,便是週六福摘不掉“山寨大王”的帽子。圍繞商標和知識產權,它身上的疑點和瑕疵,幾乎都擺在了明面上。

這些年來,週六福就一直周旋於各種糾紛訴訟當中。

明星肖像權是其一。2017年,週六福官方微信公衆號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轉載了關曉彤爲雜誌拍攝的照片,用於商業宣傳,被後者告上法庭,最終勝訴。之後,葛優也因週六福2016年在微信公衆號的文章裏,擅自使用其肖像圖片,將這家珠寶商起訴至法院。

與此同時,週六福因生產、銷售帶有“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的吊墜,也被它的所有者,動畫製作公司原創動力,以侵犯著作權爲由告上法庭。

在衆多商標侵權糾紛案中,香奈兒、卡地亞等國際知名品牌,同樣先後成爲原告,並最後成爲勝訴方。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家公司內部,也能理解了問題所在——截至今年6月,公司銷售人員有843人,設計人員只有12人,後者佔員工總數的比例僅有1.11%。

這是一家旗下有3000餘家加盟店,去年全年利潤超4億的品牌,在山寨化的路上,李氏兄弟陷入了一場死循環的尷尬中,IPO失敗恰好又落實了週六福的口碑之差。

02

不同於其他知名周姓珠寶,創始人都姓周,週六福的實控人爲李偉柱、李偉蓬兩位李氏兄弟。週六福的招股書顯示,他們共同持股94.58%,其中,李偉柱直接、間接持股67.24%,是公司法定代表人。

他們的創業史並不複雜。

2002年,李偉柱在深圳羅湖區水貝村創辦了一家珠寶鑲嵌工廠,憑着給珠寶廠商供貨,獲得了第一桶金。

圖:李偉柱

他趕上了好時候。

珠寶原屬壟斷產業。2003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經央行和外經貿部批准,獲得黃金進出口權。與此同時,有關黃金製品的進出口權,也被分配給中國珠寶首飾進出口公司等六家公司。這意味着,黃金及其製品進出口權由央行獨家把持的局面,逐漸被打破了。

同期,非典疫情肆虐,珠寶鑲嵌業萎靡不振,不少珠寶商都被迫轉行,僅有一部分留在原地,而李偉柱幾乎以抄底的姿態,爲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

他的哥哥也入場了。2004年,李偉蓬和自己的合夥人陳創金各出資50萬元,平分股權,在深圳水貝珠寶首飾集中區創立了週六福。

這一年,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建成,水貝也成爲中國最大的黃金珠寶加工、製造及交易中心,在這裏,數千家珠寶商分工明確,從開採、加工、到批發零售,搭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其中又大多是精明的潮汕老闆,比如李氏兄弟。

不久之後,李偉柱買下陳創金50%的股權,兩兄弟選擇聯手,登上珠寶舞臺。這一年,他27歲。

畢業於廣東一所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李偉柱,深諳營銷之道,而縱觀週六福的崛起路,也的確難與營銷脫得了干係。

初期,爲迅速把自家品牌做大,他向加盟商承諾,加盟店鋪虧損,費用由總公司承擔。加盟費用同樣低廉,諸如“僅在首次加盟時一次性收取2萬元,到期續約不再收費”的活動,比比皆是。

這場擴張的戰略,本質就是一次品牌的營銷傳播活動,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此策略一出,週六福的加盟店在短短的一年裏就增加了百餘家。到了2008年,連鎖店的數量擴大到530家。

李偉柱不無得意。他不僅販售珠寶,還延續了自己的營銷特長,販售“錯覺”。

早年,週六福曾在自家官網上虛構品牌歷史,集團概況一欄赫然寫着“集團成立於十八世紀初”,與其真實成立年份的2004年,相差近300年。

那時,週六福不過成立五年。

同樣,週六福一開始也以“香港知名品牌”露面,企圖讓消費者產生高端品牌進軍內地市場的錯覺。

然而,事實是,直到2016年11月10日,週六福在香港的第一家門店才正式開張。門店選址也很微妙——在旺角彌敦道581至581A號地鋪,租金高達45萬港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38.35萬元。而週六福門店對面,正是周大福旗艦店。

李氏兄弟如願賺了錢。從2017年到2019年三年間,週六福的淨利潤分別爲1.4億元、3億元、4.14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自營店28家,而加盟店則高達3425家。

在碰瓷大牌和瘋狂的加盟模式表象之下,他們行營銷之實,最終,促成了“山寨”週六福這一家成功的商業巨擘。

只是,誰能否認,也輸盡了口碑呢。

03

週六福上市申請被否決的原因中,也包括了對加盟銷售爲主的商業模式的質疑。不過,在過往的歷史中,加盟商倒也成爲這家公司最大的“背鍋俠”。

2009年,週六福的三家門店曾因涉嫌售賣含金量不足的項鍊等,被工商局檢出不合格。公司很快回復,三家店鋪中只有一家是加盟店,其他兩家屬於冒牌經營,與自己無關。

而對不合格產品,一款千足金項鍊黃金含金量低的解釋則是,黃金首飾加工過程中造成的0.05%的含金量微差,是普遍存在的技術難題。

推卸責任和甩鍋加盟商,週六福一直深諳此道。

它登上廣東省工商局關於黃金、鉑金飾品質檢的黑名單,李偉柱的回應是“可能涉及到工廠生產問題,但也不排除是加盟商的原因”。

圖:近年來,週六福委外加工的比例連續

但善用詭辯術,將問題與自身分離得清清楚楚不是終局,火,還是燒到了李氏兄弟的身上。

去年12月6日,週六福更新招股說明書,繼續征戰IPO。然而,就在四天後,這個非常時期,質檢結果上了黑榜。

其旗下足金玉戒指、金Au750鑽石女戒兩款產品被檢出,鑑定、標識-標籤(飾品名稱-材質名稱、產品標準號)等三項項目不合格。

過去的危機如同一顆定時炸彈,積蓄已久,整裝待發,成爲了週六福上市路上的“攔路虎”,李氏兄弟被擋在了資本市場的門外。

他們在經營一門風險的生意,當然,也是一門足夠賺錢的生意。

遞交上市申請前一年,2018年,李氏兄弟引入1.24億元外部投資。在這一年裏,公司也接連4次現金分紅,分掉了足足2.31億元。

李氏兄弟是最大的受益者,畢竟,作爲一家家族化股權高度集中的公司,二人以94.58%的佔股比例,足算得上一場分紅盛宴。

他們的腰包從未癟下去,但至始至終,名聲是個例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