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視頻截圖首次展示了我國陸航直-20十噸級通用運輸直升機艙內一角,機艙內部一排並列的耐墜毀座椅清晰可見,這種座椅儘管看似不起眼,卻是該機乘員安全的最後保障。

如何在不可挽回的墜機中逃生,始終是軍用直升機設計上的一大難點。在200米高度之上,直升機遭受戰損或機械故障時還能嘗試一下自旋降落。而在無法完成自旋降落的低空,縱觀穿全球軍用直升機,除俄羅斯卡-50/52武裝直升機進化出彈射逃生能力之外,其餘型號都只能依靠自身結構來硬抗重着陸或墜機時的撞擊能量了,於是軍用直升機的耐墜毀設計就應用而生,其目的不是挽救直升機,而是儘量將墜機時作用在人體上的衝擊降到可承受極限內,以最大限度地保全乘員生命。

根據美國陸軍制定的MIL-STD-1290軍用直升機標準,直升機要能夠在12.8米/秒下降率的重着陸或墜機中實現乘員倖存率95%,這個標準是根據越戰直升機墜機數據制定的,具有一定代表性。

直-20和直-10可能是我國首批遵循全新耐墜毀標準設計的軍用直升機。對於直-20來說,該機的耐墜毀設計除了表現在具有驚人緩衝行程的後三點式重型吸能起落架、機腹潰縮吸能結構、堅固的機艙防變形框架外,還有就是機艙內乘員的耐墜毀座椅了。

直-20機艙的鋼管帆布座椅雖然看似是簡陋,但從其下方可放置整理箱的懸空設計看,整張帆布座椅被固定在了背後兩根粗壯的緩衝支柱上。墜機時座椅會沿支柱向下移動,依靠支柱內部的液壓緩衝機構來吸收部分撞擊能量,從而大幅降低作用在人體上的垂直過載,增加人員生存概率。除了吸能外該帆布座椅還配備有戰鬥機式的五點式安全帶,能將乘員牢牢固定在座椅中,避免墜機時在機艙內翻滾碰撞導致受傷。

至於直-20的兩名飛行員和正副機槍手,裝備的應該是等級更高的防彈耐墜毀座椅,除了具有與機艙座椅相似的吸能結構外,座椅背後和兩側還會增加裝甲板,坐起來也會比帆布座椅更加舒適。

通過起落架、機身和座椅的綜合吸能作用,具有耐墜毀設計的直升機的確能在墜機中最大限度地保全乘員生命。例如1983年美軍入侵格林納達時,有兩架“黑鷹”直升機在躲避地面防空火力時墜機,雖然機艙內乘員都鼻青臉腫,但無一人遭受重傷,全部倖存。當然作爲一種被動安全措施,如果直升機的墜機下降率超過設計極限,那麼耐墜毀設計也就無能爲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