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邱越)重慶市墊江縣,位於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的西部山區。墊江縣衛健委主任江濤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墊江是西部地區唯一一家擁有2家三甲醫院的建制縣,墊江縣中醫院和縣人民醫院分別通過了國家對三甲醫院的複評,並用5年時間爲全縣25個基層醫療機構派遣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醫師共100名。“現在在家就能把病看好,就不用總往重慶跑了!”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院的一位患者說。

醫生進行病例講解。受訪者供圖在墊江,到縣醫院看病的人多了

在縣人民醫院的大樓內,CT機、生命支持和急診急救醫療設備體系……各科室都添置或更新了設備,整體水平不比城裏的三甲醫院差。

10月10日晚,朱華(化名)在與朋友聚餐時突發胸痛,於當晚8時40分左右被朋友送至墊江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

墊江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胸痛中心醫療總監餘洋介紹,朱華剛送到醫院時意識還清楚,但在急診科就診時突發室顫,隨後便失去了意識,醫院緊急爲他進行了除顫搶救。“還好他朋友送醫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餘洋說。

由於朱華的心電圖提示爲“急性前間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醫院在與患者溝通病情後,立即啓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是要搶時間的,手術越早做越好。胸痛中心的綠色通道可以讓病人不用掛號、不用交費,直接從急診科進入介入室進行手術。”餘洋透露,“冠脈造影提示病人前降支開口閉塞,我們緊急爲他開通閉塞血管並置入支架,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已經順利出院了。”

近年來,墊江縣人民醫院每年都要處理7、80起類似病例,“過去這種手術都要轉診到重慶市級醫院去做,而現在在咱們自己醫院就可以做了。這對病人來說不僅是在家門口看好病而已,也爲病人爭取到更多寶貴的時間。”餘洋說。

從2015年開始,墊江縣人民醫院大力發展胸痛中心的建設,幾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於2019年通過了國家胸痛中心的評審,成爲了國家級的基層胸痛中心。

“現在我們處理相關疾病的流程更加規範,成功率也更高,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就下降了幾乎90%,從過去的30%多降到了現在的3%左右。”餘洋介紹道。

縣裏的水平和設備都不比城裏的大醫院差,離家近還能少很多折騰。墊江縣人民醫院院長黃濤介紹,墊江縣人民醫院新技術、新項目共立項167項。2017年成功申請爲全縣結核病防治定點醫院。特別是通過打造國家級“兩個中心”(國家基層胸痛中心、國家示範防治卒中中心)。600多項三級醫院的診療技術項目,以前不能做,現在在縣人民醫院都可以做了。包括連體嬰兒分體術、腎移植術、全髖(膝)關節置換術、腫瘤放(化)療等。縣級三甲醫院醫生,帶動鄉鎮衛生院看病就醫

位於重慶市墊江縣西南部的程溪鎮,地處墊江、長壽、鄰水三縣交界處,被譽爲“墊江南大門”,鎮上唯一一所醫院——澄溪鎮衛生院擔負着全鎮5.7萬人的醫療衛生需求。2020年8月,黃小蓓主動申請從墊江縣醫院人民醫院派駐到澄溪鎮醫院婦產科。

醫院收費室。受訪者供圖

回憶起剛到澄溪鎮醫院接診的一名患者,她記憶猶新。32歲的李芳(化名)身高不足1.60米,體重卻重達近180斤。今年8月,她因爲月經不調來到澄溪鎮衛生院就診,接診的正是黃小蓓。李芳8月份到澄溪鎮醫院就診時已經有數月不來月經。此外,據李芳描述,她自生完一胎後多年都未能成功懷孕。由於懷疑自己提前絕經或患上了不孕症,李芳以前曾多次到澄溪鎮醫院就診,“每次都是打幾針黃體酮就回家了,月經總是來了幾次又沒了。”黃小蓓說。

憑藉多年的臨牀經驗,黃小蓓初步推斷李芳是一名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但鎮醫院的硬件條件和檢查水平尚不足以確診這類病例,好在有墊江縣人民醫院,我們將患者的化驗樣本第一時間送往縣人民醫院化驗,第二天就出了檢查結果,結果提示李芳不僅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還伴隨着胰島素抵抗。”

經過給藥治療,李芳的月經恢復了正常,體重也開始下降。據黃小蓓介紹,多囊卵巢綜合徵屬於一種常見婦科病,確診治療後還需患者配合醫院進行長期管理,若管理不好發生子宮內膜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

爲破解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墊江縣於2015年開始探索臨牀醫師“縣管鄉用”輪換派遣制度,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兩所三甲醫院單獨設置“縣管鄉用”醫師編制100個。派遣醫師必須取得執業醫師證書、在縣級醫院臨牀工作5年以上、達到中級及以上水平。同時,重點選擇內兒科、外科、婦產科、中醫科4類人員,派遣期爲1年,定期輪換,同時,基層選派等額人員到派出醫院跟班學習,彌補縣級醫院人手不足問題。

澄溪鎮衛生院執行院長周祕告訴記者,派駐下來的醫生不僅要出門診爲患者看病,還要承擔教學查房的職責,與此同時,衛生院還要派出醫生去縣醫院進修,“這樣醫生都能同步得到提升,將爲鎮上的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