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科技地進步,無不是思維火花碰撞的成果,正是無數人思維的發散,才推動着整個社會的前行。

而那些歷史上有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無不擁着一個思維活躍遠超常人的大腦。

而思維活躍的人,在面對一些普通人束手無策的難題時,也常常能想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解決方法。

小林的兒子已經6歲了,要看着就要上小學了。與其他擔心孩子上小學調皮搗蛋的母親不同,小林顯得頗爲鎮定自若,因爲她這個兒子實在是太乖、太省心了。

這天小林帶着兒子回老家參加親戚的婚宴,宴後,小林和老家的幾個親戚坐在一起喝茶。說着說着,就談到了自家孩子的身上。

幾名親戚紛紛抱怨自家孩子太調皮了,只有小林在炫耀自家的兒子是如何的聽話,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告訴他什麼東西不能碰就不碰,幾乎不“行差踏錯”一步。

大家幾乎都投來了羨慕的眼光,只有小林剛大學畢業的小表弟搖了搖頭,提出了質疑:

“姐,這可不一定,我瞧着這孩子倒像是思維太懶,孩子乖是好事,可孩子太乖就不一定了。”

小林聽了,嘴上雖然沒說什麼,心裏面卻頗有些不服氣:這孩子乖還成壞事了?也不明白這小表弟是怎麼想的!

孩子太乖可能是思維太懶?倒也並非不可能。

一般來說,過分乖巧的孩子都有一個強勢“熱心”的父母,他們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考慮到了,只要讓孩子照着父母的要求去做就好了。

但這樣就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困難面前,父母替他們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思考”!

這樣的話,孩子的大腦就得不到鍛鍊,思維也就失去了活躍的機會,所謂“用進廢退”,思維長時間不活躍,大腦的思考能力也就隨之下降了。

孩子倒是乖了,但是孩子的思維也就僵化了,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勢必會顯得喫力,乃至被其他同齡人甩下一大截。

1. 遇事反應遲緩

一個孩子的思維能力如何,在碰上一些突發事情的時候,就會展露無遺。例如,當有長輩在熱火朝天的忙着幹活的時候,站在旁邊的孩子一般會有兩種反應。

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就會迅速地做出判斷反應,然後上前幫忙。

如果是思維“懶惰”的孩子,他只會在旁邊幹看着,這個場景他只是看到眼裏,並沒有進行深度的思考,兩種不同的反應,最後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也是天差地別。

2. 語言表達能力欠佳

所謂語言表達,是指大腦接收到外界信息,然後做出判斷,接着結合場景組織合適的語言,最後表達出來。

這個過程時間很短,但是要通過合體、精練的語言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意願,大腦思維能力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寥寥幾句,就能把自己的想法觀點清晰的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思維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就要邊想邊說,甚至囉囉嗦嗦一大堆還說不到正題上。

結果就是說的人喫力,聽的人也費勁,兩邊都難受。

3. 理解能力差

思維能力差的人,理解能力也不會太好,這一點在孩子的數學成績上,就有很明顯的體現。

同樣一道數學題,有的學生,老師只要講1遍、2遍,就明白了,作業、考試都不是問題。

但是在思維能力“懶惰”的學生那裏,很可能講4遍、5遍,還是無法理解,或者說學生終於理解了,但是考試的時候稍微一點點變動,孩子又“抓瞎”了。

1. 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要“包辦”,要啓發

很多家長喜歡替孩子“一步到位”,但是如果想活躍孩子的思維能力,家長就要更加註意啓發孩子。

例如,孩子的筆掉進了縫隙裏,性子急的家長很可能就會直接搬開障礙物,但是聰明的家長就會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或者提示孩子,縫隙那麼小,總要有個工具吧。

於是孩子在家長的啓發下,就會主動估量縫隙的大小,以及縫隙的朝向來思考選用什麼樣的工具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維是一直在活躍的。

2. 家長要培養孩子健談的習慣

語言表達、描述,無疑也是鍛鍊孩子思維的一個不錯的途徑。

家長可以拋出一個話題,然後在和孩子閒聊的過程中,趁機提出各種問題,讓孩子下意識地去思考、回答。

但是家長要注意,談話氛圍要儘量放鬆,不可顯示出過強的目的性,不然在緊張的氣氛中,孩子的思考能力也會受到影響,這場談話也就沒有目的了。

孩子乖當然是件讓家長“省心”的事情,但是家長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只顧“省心”,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尤其是要注意不能爲了“省心”而束縛了孩子的思考能力,那真是得不償失。

親愛的寶爸寶媽,你們都是怎麼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呢?快來一起分享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