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11月13日晚,鄭州市疾控中心在一批產地爲阿根廷的冷凍豬肉的外包裝抽檢標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健康時報 曹子豪/攝

健康時報記者據海關總署及各地官方通報不完全統計,自7月3日廈門、大連海關在從厄瓜多爾進口的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以來,國內共30餘次在進口冷鏈食品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陽性,涉及11省3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兩次爲在產品內包裝檢出新冠陽性。

11月僅過半,就已通報13次從進口冷鏈食品檢出新冠病毒陽性,爲今年以來最多的一個月。

冷鏈食品從哪些國家進口最多?

記者根據以上梳理發現,涉疫冷鏈食品包括凍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凍雞翅等,被檢出陽性次數最多的進口國依次爲厄瓜多爾、巴西、印度尼西亞、荷蘭、阿根廷、俄羅斯等。

11月7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發布《2020年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前五大食品進口來源地分別是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進口食品金額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類及製品、水海產品及製品、乳品。前三大口岸分別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

疫情之下,冷鏈物流會帶來潛在的感染風險。那麼是否應該像個別聲音呼籲的那樣,“一刀切”全面停止進口冷鏈食品呢?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業界人士認爲,就目前而言,這是“因噎廢食並不現實”。原因在於,冷鏈產品風險防控目前已進入防疫新常態階段。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祕書長秦玉鳴指出,一方面,國外疫情仍然持續蔓延,此起彼伏,很多國家迎來了秋冬的第二波疫情高峯;另一方面,中國需要大量的進口產品彌補國內供應的不足,因此絕不能把進口產品全部拒之門外——這已經是共識、常識。生活中如何安全食用冷鏈食品?

廣大消費者也無須過度擔心,但需注意食品衛生、做好日常防範。對於如何安全使用冰鮮、冷鏈食品,北京疾控中心近日給出了建議。

選購時建議到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生鮮產品,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選冷凍冰鮮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同時,正確佩戴口罩。

購物後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洗手前,雙手不碰觸口、鼻、眼等部位。在海淘、代購境外國家或地區商品,包括購買境外冷凍食品時,要關注海關食品檢疫信息,做好外包裝消毒。

清洗加工時保持廚房和用具的衛生清潔,處理食材前要洗手。做到生熟分開,處理冷凍冰鮮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應單獨放置,要及時清洗、消毒,避免與處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烹調食用時 烹調冷凍冰鮮食品時,應做到燒熟煮透。燒熟煮透的一般原則是開鍋後再保持10~15分鐘。儘量避免生喫、半生喫、酒泡、醋泡或鹽醃後直接食用海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