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農業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內容。新形勢下,進一步提升農業開放合作水平,有利於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雙循環暢通,應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創新,按照“資源共享、產能融合、標準互通、服務外交”的合作思路,發揮好廣西區位、資源、平臺等優勢,着力打好東盟、灣區和邊關等三張“合作牌”,以合作促循環,以循環促發展。

打好“東盟合作牌”,助力暢通“外循環”。當前,東盟成爲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我國與東盟農業合作形勢大好。要以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十週年爲契機,着力推動中國-東盟農業合作論壇和中國-東盟農業國際合作展提質升級,進一步提升“南寧渠道”國際影響力;以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爲平臺,加速農業“走出去”到東盟等國家開展以糧食爲主的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投資開發,打造中國的“海外農墾”;以現有中國(廣西)-東盟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等農業科技平臺爲基礎,加快推動地區農業產業和企業標準在東盟國家的推廣應用,提升中國農業在外的形象和競爭力;要充分發揮瀾湄農業合作中心平臺,深化與湄公河流域國家農業合作,在引進國外優良種質資源及配套產業化關鍵技術的同時,推動廣西種子、小型農機等優勢產能“走出去”,進入“一帶一路”大市場。

打好“灣區合作牌”,構建產業鏈內循環。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全面落實粵桂兩省區達成的合作共識,對接大灣區市場需求和建設標準,加快引進一批大灣區強企名企到廣西共建粵桂協作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把賀州、梧州等東部地區打造成爲供應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米袋子、果園子”。以“綠色、有機、生態、特色”產品爲重點,加快推動歐盟認證、香港優質正印認證,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品牌,把廣西打造成爲服務珠三角、長三角的優質農副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南北果蔬流通集散地,進一步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並通過灣區進入國際大市場。

打好“邊關合作牌”,銜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用好用足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相關先行先試政策,在沿邊地區佈局建設一批境內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孵化和培育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業企業國際化水平,吸收、引進、消化國際先進模式、技術和經驗。依託廣西邊境口岸和互市貿易點衆多的優勢,積極參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做好服務內陸省份和東盟農產品“借道出海(關)入境”這篇大文章,構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陸路門戶。以跨境產業合作示範區爲基礎,謀劃建設一批跨境國際農產品貿易集散中心和跨境農產品電商產業城,以及跨境農產品來料加工、倉儲、冷鏈物流園區,加快邊境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推動形成以加工擴大貿易、以貿易帶動加工的產業鏈。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處長、自治區委黨校第43期中青一班學員 歐毅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