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趟紅塵旅行,白天匆匆趕路,夜晚養精蓄銳。誰也不知道,自己一生能走多遠,最終走向何方。

想到的遠方,到不了;想看的風景,看不上;想見的人兒,不能見;希望變成了失望,失望又變成了希望,一輩子就這麼翻來覆去的走到了頭。

好在古人早就安慰我們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生也許就是如此,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們這個社會,既要靠人情維繫,又要靠法治管控。人情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人情有薄有厚,有真有假,有熱有冷,變化無常靠不住。因此,先哲們就總結出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訓。

誰都知道,缺乏規章制度的社會容易產生混亂。規矩是人類生存與活動的前提與基礎,人們要自覺遵守規矩,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有秩序地發展與進步。

人情社會,聽起來很順心,可又讓人很無奈。有情的時候,溫暖如家,無情的時候,流浪天涯。

人生過半,就會看透每一分人情,識透每一個人心。

有人說:看破紅塵驚破膽、識透人情寒透心。其實,世間萬事萬物,並沒有那麼絕對,而是有規有律,有好有壞,有舍有得。

人與人之間的情分薄厚,在於交往遠近,在於奉獻多少;人心與人心的真真假假,在於付出代價,在於感受程度。有時候,即使你付出了真心,也有人誤以爲是虛情假意。付出和奉獻不用太在意別人的反應,自己問心無愧就好。只要你全心全意,總有人會懂。

《增廣賢文》有語: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世界真的如此薄情嗎?其實應該這麼說,不是世界薄情,而是世人應當這樣。

俗話說:淡淡長流水,厭厭難到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定要把握分寸,要有深淺緯度。不能沒眉沒眼,沆瀣一氣。

《莊子.山木》曰:“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不管如何,一個人生閱歷豐富的人,對人情薄厚,人心冷暖,都不會放在心上,斤斤計較。因爲閱歷豐富的人雖然不能徹徹底底看透人情,徹徹底底識透人心,也看個八九不離十,識個八九不離十,清楚世人無法擺脫人情和人心,但都靠不住。

佛曰,人生若得雲如水,鐵樹開花遍地春。如果塵世間所有的凡夫俗子在看透人情、識透人心後都能擁有一顆看淡一切的平常心,人生一定會走向詩和遠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