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拿到皇帝的接力棒继位时,正是大汉朝经过了文景之治达到巅峰的时期,国家十分富庶。据记载,七十年间国家没有大的事情发生,除了遇到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此时的汉朝人民生活富足。形容当时的情景是:城内、城外到处都是人;库房里外都堆满了货物;太仓的米因为太多而粮仓装不下;田间巷尾牛马成群;国库里也装满了金银财富。国富民强不过如此。

但这种场面随着汉武帝对匈奴连年进行战争不复存在了,物资粮饷耗费严重,国家财政变得困难。但战争正在进行,汉武帝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需要,在桑弘羊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其中有些政策是长远的,有些政策只是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汉武帝的改革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

改革币制

西汉前期,币制很不稳定,经常改变,刘邦时用荚钱,高后时用八铢钱,后又改为五分钱。文帝时用四分钱,钱上有半两二字。武帝初用三铢钱,后又改半两钱。除中央铸造货币外,各郡、国的官府和地主、商人都可仿铸货币。同一种货币,大小、轻重、规格以及铜的质量极不相同,货币这样混乱,对国家的税收以及商业交换有很大的阻碍。

元狩五年,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而且严禁各郡各国和私人仿铸。同时旧时的货币一律作废。五铢钱有周郭,钱上有五铢二字,试样规整,重量为五株,盗铸不易,流通方便。这种货币相当稳定,一直延续到三国时期。

统一盐铁

汉武帝时国家为了统一经营盐、铁。在中央设置了盐铁丞的官职,总管全国的盐铁经营事业。各郡、县设置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据资料记载,在26个郡国中共有盐官32处。主要是在渤海、黄海沿岸和西北、西南地产池盐、井盐的地区。

在40多个郡国中,设有铁官45处,遍布于汉朝的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不产铁的地区也设了小铁官,主要为了收集废铁,利用废铁改铸农具。盐、铁生产者有犯人、有雇工,国家供给生产工具。

全国的盐官和铁官,基本上都是商人出身,“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的规定在这里被打破了。同时被废除的还有西汉初年制定的“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还曾下令由官府垄断酒的产销称为“榷酤”,汉武帝做起了酒水全国总经销,可见汉朝此时真的需要钱。

均输、平准

均输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这项政策是由大农令孔仅和大农丞桑弘羊创造的。(这哥俩很有经商头脑)

平准法就是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办法是由国家在首都长安和其他主要城市设置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各地所存储的物资,再根据市场上的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即打击了富商的囤积行为,也保持市面物价稳定。(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央企了)

算缗、告缗

算缗就是征收财产税。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都得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每值二千钱,纳税一算(一百二十钱)。经营盐、铁、铸钱以纳租者,其财产每四千,再纳一算。又规定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一经查出,判戍边一年,没收全部资产。有揭发的,奖励所没收财产一半。

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的侵扰,需要相当雄厚的经济支持,在财政改革和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上算是下了大功夫。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

划重点: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企,央企出现在汉朝,是汉武帝创立的。

问题是:假如汉武帝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会怎么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