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播出了最新一期

《故事裏的中國》

鍾南山的兒子鍾惟德在節目中

隔空喊話“父親”

希望父親能夠看到這段

6個月前他拍攝的視頻

節目播出後

這段惹人淚目的視頻

很快登上熱搜

這段只有短短几十秒的視頻

是鍾惟德在今年5月

回家看望84歲的母親時

偷偷用手機拍攝的

03:51

當時的廣州已經非常熱了

鍾惟德路過家附近的體育場時

看到84歲的母親

正頂着中午12點最烈的太陽

獨自一人在空蕩蕩的籃球場

不停地運球、投籃

母親投籃的動作

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矯健

籃球也不怎麼乖乖聽話

但她像一個不服輸的小孩

一次又一次將籃球擲向籃筐

那一刻,鍾惟德突然有一些心酸

他看出了母親內心的孤獨

和對父親的牽掛

60多年前,李少芬是

叱吒國際賽場的“中國女籃”副隊長

鍾南山整整等了她8年

才終於等到了結婚的日子

60多年後

鍾南山再度披甲上陣

從1月18日逆行武漢

到4月下旬國內疫情基本控制

整整3個多月時間

84歲的鐘南山沒有完整休息過一天

作爲妻子

李少芬唯一能做的

就是像過去的60多年時光一樣

帶着心疼和惦念

默默守候他

一個人在52個小時裏能做多少事?

時間回到9個月前

大家一定都還記得

1月20日晚,鍾南山與白巖松

那場萬衆矚目的直播連線

“肯定是有‘人傳人’!”

“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

就像17年前的直言不諱

17年後,鍾南山的這兩句話

如平地驚雷

成爲大部分中國老百姓

對這場新冠疫情最初始的記憶

然而,今天我們回過頭來

再看這段曾給我們敲響警鐘的訪談

纔會發現

鏡頭前鍾南山已是非常疲憊

一個人在52個小時裏能做多少事

鍾南山的答案讓我們心疼

1月18日下午5點多

他跟祕書擠上高鐵餐車

深夜抵達武漢

19日前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

武漢市疾控中心

當天晚上10點抵達北京開會

凌晨2點多散會回到酒店休息

第二天早7:30到國務院彙報工作

列席一個重要的會議

下午1:30,全國電視電話疫情防控會議

下午5點,高級別專家組新聞發佈會

晚上9點半

已經忙碌奔波了52個小時的他

又準時坐在鏡頭前

接受直播專訪

2020年1月19日

鍾南山趕赴武漢金銀潭醫院瞭解病人收治情況

2004年,他心臟做手術裝了支架

2007年,心房纖顫逼得他告別籃球場

2008年他得了甲狀腺炎

短短兩個月瘦了五公斤

李少芬總是希望他能休息一會兒

可她比誰都更明白

“勸是勸不住的,

他心中裝着病人的生命,

肩上揹負着國家的使命!”

這幾張密密麻麻的圖表

是疫情期間祕書小蘇給鍾南山

準備的日程安排

誰家84歲的人

還這樣咬牙拼命

2月27日,他擲地有聲地說

“我們從不怕外界的罵聲,

這是因爲我們對自己有信心!”

3月2日,他帶領火線入黨的

年輕人宣誓:

“現在正是需要黨員站出來的時候!”

3月11日,他與歐洲呼吸學會連線

對復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提出意見

3月12日,與美國重症監護方面的

專家視頻連線

分享我國救治經驗

3月25日,參加中歐抗疫視頻會

與各國專家一起交流應對策略

……

接受媒體採訪、回應疫情熱點

研判疫情走勢

堅守診治一線

與各地專家溝通主持撰寫了

一版又一版診療指南

60天過後

沒有完整休息過一天的鐘南山

又一次坐在鏡頭前

這一次,當他緩緩地說出

“我們認爲我們有信心,

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時

享受這句話的是

每一個從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中

重歸平靜生活的中國人

“我們有勇士,但我們沒有烈士”

我們常常忘記

英雄,也是肉體凡軀

可李少芬清清楚楚地記得

丈夫上一次這樣連續戰鬥

累到身體的極限

還是17年前的那場“非典”疫情

2003年1月底

離羊年春節不剩幾天時間

67歲的鐘南山已經整整38小時沒閤眼了

在檢查完病房之後

他突然頭暈眼花、身體發燙

甚至連站都站不穩了

鍾南山消失了8天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

左胸很疼,很虛弱,

拿個碗都會往下掉。

但一直有個信念,就是不能出事!”

回到家,妻子李少芬已經爲他

準備好了一切

臥室成爲臨時的隔離病房

爲了方便掛輸液瓶

她還在門框上釘上了一個釘子

當時正是疫情最嚴酷的時候

廣州六家“非典”接診醫院不堪重負

一批又一批醫務人員倒下

“醫院是戰場,作爲戰士,

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8天后,整整瘦了一圈的鐘南山

出現在了醫院裏

他向上級領導請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裏來。”

他一次次鼓勵自己的下屬

白大褂就是鎧甲

我們就是戰士

醫院靠的不是一個人,靠的是大家

張挪富是跟隨鍾南山30多年的學生

17年前“非典”爆發初期

因爲對病毒瞭解不夠

一直戰鬥在一線的他

曾被“非典”擊倒

2003年,廣州,張挪富感染“非典”

直到今天

張挪富仍清楚地記得

17年前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

鍾南山帶頭堅持在臨牀一線

醫院所有人分成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的人倒了第二梯隊上

第二梯隊倒了第三梯隊上

病倒的人痊癒後

重上火線

在感染“非典”21天痊癒後

張挪富脫下病號服

直接換上白大褂

加入搶救第四批病人的戰鬥

非典,經歷了193天

鍾南山帶領的隊伍沒有一個人辭職

沒有一個人脫崗

張挪富永遠記得

67歲的鐘南山曾對全院說

我們確實付出了一些代價

我們有勇士

但我們沒有烈士

2020年,張挪富接過了老師的接力棒

當他作爲領隊帶領57名隊員

前往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支援

看到危重病人

沒有專業的隊伍接管ICU時

17年前自己親歷的一個個生死瞬間

全部浮現在眼前

2020年,武漢,張挪富與同事們在ICU病房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

在武漢,張挪富說了老師

曾經說過的那句話

接手ICU之後

真正的戰鬥打響

十幾個需要插管的危重病人被迅速收治

鍾南山通過視頻連線系統

一刻不停地參與危重病人的救治

具體的指標、呼吸機的參數

抗生素的用量都講得非常仔細

17年過去了

老師鍾南山仍舊是

張挪富最大的信心和底氣

在武漢整整戰鬥68天之後

張挪富帶着57名隊員回到廣州

那一天,鍾南山早早等候他們

這個經歷“非典”“新冠”

兩次與病毒過手較量的漢子

在看到鍾南山的瞬間

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雙眼噙滿淚水

緊緊抱着自己的老師不肯鬆開

那是肩上的重擔

終於卸下的盡情釋放

57個隊員背後有57個家庭

臨走時,他答應老師

一定保證他們的安全

68天后,他兌現了承諾

帶領醫療隊收治危重患者86例

其中插管患者79例

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病死率

實現了團隊成員零感染

這就是醫生

每天奔波在生與死的跑道上

“醫生看的不是病,是人命,

醫生靠的也不僅僅是醫術,

是一顆治病救人的心!”

幾十年過去了

鍾南山始終把父親對他說的這些話

牢牢記在心裏

直到35歲那年鍾南山的醫生生涯纔開始起步

1936年10月20日

鍾南山出生於

南京的一個醫學家庭

父親鍾世藩是醫學博士

我國著名兒科專家

母親畢業於協和醫科大學

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副院長

我們以爲他一定是天選之才

19歲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北京醫學院

23歲打破了四百米欄的全國紀錄

27歲迎娶中國女籃副隊長李少芬

……

看似人生處處掌聲響起

然而最終選擇了醫生道路的鐘南山

卻走得異常艱難、坎坷

從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間

他當過輔導員、下過鄉

甚至當過燒鍋爐的工人

結婚後,身在北京的鐘南山

與回到廣州的妻子遠隔千里

爲了年幼的兒子

爲了贍養家中的老人

已經34歲的李少芬

重新穿上運動鞋

在籃球隊又打比賽又當教練

1971年,鍾南山才終於

從北京調回廣州

成爲急診室的一名醫生

已經35歲了

當很多同齡人已經所有成就時

鍾南山的醫生生涯纔剛剛起步

他發誓

把失去的10年追回來

鍾南山拿出了搏命的精神

他像一個剛開始識字的小學生一樣

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從頭學

跟着同事學看病

看同行醫生如何檢查病人

夜間獨自到心電圖室

慢慢地看、慢慢地研究

8個月豁了命地苦學

鍾南山瘦了20多斤

原本粗壯的體格瘦成了衣服架子

1979年,已經在呼吸疾病領域

嶄露頭角的鐘南山

抓住了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他在改革開放後教育部組織的

第一次公費出國留學考試中

脫穎而出

這一年,他已經43歲了

鍾南山又得離開家了

儘管李少芬捨不得丈夫走

但她知道這是他付諸一生的夢想

她又一次堅定地站在他身後

剛到英國的時候

因爲西方國家長期對中國存在偏見

他們甚至不承認鍾南山的醫生資格

鍾南山做了兩件事

讓英國人刮目相看

第一件事

他發現實驗室有一臺儀器是不準確的

他從自己身上抽血

用抽出來的800毫升血做了近30次試驗

才終於校正了這臺儀器

第二件事

他通過這臺儀器

一邊大量吸入一氧化碳

一邊進行抽血測驗

直到血紅蛋白中一氧化碳的濃度達到22%

相當於連續吸了100支菸

已經是人體能承受的極限時

他的試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鍾南山與導師弗蘭裏教授

鍾南山拿自己的身體

做出的實驗結果

令英國學術圈的幾位專家驚歎

“他來自中國!”

鍾南山興奮地給父親寫信

一向嚴謹寡言的父親誇讚了他

南山你做得非常好

你終於用自己的行動讓外國人明白

我們中國的醫生

也是很優秀的科學家

那一年,鍾南山45歲了

這是他自記事起

第一次獲得父親的表揚

50多年前,父親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

工作與生活環境,毅然回國

而被導師極力挽留的鐘南山

與父親當年的步履一致

我的事業在中國

我的妻子還在等我回家

我的脈搏沒有一刻不是緊貼着祖國!

一番番挺身而出

一次次說出真相

一回又一回淌下熱淚

有些人,彷彿只是轉身的剎那

爲國奉獻已是一生

2020年9月8日

身戴“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

步履堅定地走到發言臺前

“我叫鍾南山

我是一名胸肺科的醫生”

那一天,當他說到

“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時

語調突然哽咽

眼圈有些泛紅

不知道他動容的這一刻

是否是因爲想到了自己幼年的經歷

他不到1歲時

被日軍的轟炸埋在廢墟里

是母親和外婆徒手扒開瓦礫

才救回他的命

1937年冬天,南京淪陷前夕

是父親果斷帶着全家連夜逃離

一路風餐露宿、顛沛流離逃到貴陽

才僥倖躲過了南京大屠殺

“我的脈搏沒有一刻,

不是緊貼着祖國!”

他經歷過舊中國

對待人命的潦草與不堪

也見證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爲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他經歷過舊中國

分崩離析、任人宰割的苦難屈辱

也親身經歷了新中國

一步步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

目睹了14億中國人民

緊緊抱團、衆志成城

每一個人都是抗擊疫情的偉大戰士

他說起武漢人民紛紛推開窗戶

高唱國歌、高喊“武漢加油”時

眼角浸滿淚水

他與4.2萬逆行的白衣天使

湖北54萬、全國200多萬

戰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一起

誓死不退

他擲地有聲地高呼

“什麼是最大的人權?

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

獲得共和國勳章後

84歲的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請戰

建立一個更有實效

更有戰鬥力的國家突發性

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平臺

胸肺科醫生鍾南山

有人說他是院士、是國士

有人說他是鬥士、是英雄

鍾南山自己卻說

“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妻子李少芬偶爾會輕聲“抱怨”

“他的心都在病人身上!”

年逾八十,胸肺科醫生鍾南山

依然堅持每週半天出診、半天查房

爲了去醫院上班方便

他與妻子住在醫院院內的老舊房子裏

20多年沒有搬過家

曾經,爲了支持李少芬的籃球事業

鍾南山整整等了8年

才終於等到了結婚的日子

在結婚之後的幾十年裏

又變成了李少芬等待他回家

幾十年婚姻生活裏

兩人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打籃球

她來當裁判

他在賽場揮汗如雨

他們偶爾也會發生爭吵

爭吵總是因爲鍾南山工作太忙

沒有時間休息

可每次爭吵到最後

又總是李少芬妥協

但李少芬有自己的“鬥爭”策略

爲了讓鍾南山在11點前躺下睡覺

她把客廳裏的掛鐘

調快了5分鐘

鍾南山常常說走就走

這次新冠疫情

包括乘高鐵去武漢

李少芬都是從媒體上看到的

李少芬也很少過問鍾南山忙什麼

“我現在手機玩得不錯了,

你去哪兒了我都從手機上看到了,

用不着你講!”

沒有山盟海誓

也沒有什麼甜言蜜語

但這份心照不宣的默契

長達66年相互支持、彼此守候

成就了兩個人最好的愛情

我們永遠也忘不了

在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

他陪我們一起經歷了驚濤駭浪

又和我們一起迴歸平靜

這一年,他太累了

這一年,她等候得太久了

在節目中

主持人問鍾惟德

父親看過你拍的這段視頻嗎

鍾惟德笑着回答

“沒給他看過,

希望他能準時收看節目,

以後早一點回家……”

此刻,我們能想象到的最美的畫面

就是在下一秒

鍾南山走進視頻的畫面裏

接過妻子手裏的籃球

謝謝您

醫生鍾南山

團團發佈

編輯:梁靜敏

核校:郭小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