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州摊馍绵软细腻,最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既美味易咀嚼,更软糯易吸收,是洋州乡野人家的居家美味。洋州摊馍的制作方法简单,是乡下人从田野里劳作回家后常常喜欢制作的方便美食。农人们撂了手头的农具,往往顾不得抹一把汗,吸一锅老旱烟,就开始为自己和孩子老人做一顿美味,犒劳一家大小饥肠辘辘的肠胃。

这时候,男人坐在灶间一边生火一边惬意地吸一锅老旱烟,女人则麻利地取面舀水,准备做一顿绵软可口的洋州摊馍。洋州摊馍制作起来极其省事,只需将冷水注入面粉之中,让面粉成稀稠合适的面糊,在往面糊中加入适量的盐、调料即可。当然,家里殷实的农家还可以加入一两颗自己老母鸡生的鸡蛋,那种摊馍口感更松软,更可口。因为家里人口众多,奶奶常常舍不得吃那些鸡蛋。在奶奶的心里,那些白晃晃耀眼的鸡蛋有大用途。比如,用它们换取油盐酱醋,用销售它们得来的零钱为上学的孩子交学费、买作业本、铅笔等文具。

当然,惯于做洋州摊馍的奶奶有她自己的美食密码,那就是用一双筷子不停地搅拌那些面糊,可以让出锅的摊馍更有筋道。待到面糊起泡,待到气泡消失,搅拌面糊的工作才算完成。

不用女人招呼,灶膛的男人就开始往灶膛里添柴加火,将铁锅烧得旺旺的。女人将自家压榨的菜籽油注入铁锅中,即刻油烟泛起,菜籽油香弥漫开来,充满着温馨踏实的乡野气息。女人一手拿装有面糊的碗,一手执锅铲,在氤氲的烟雾中忙碌起来。面糊在女人的手里成了艺术品,沿着锅底浇灌成成人面庞样大小的既圆且薄的面饼。那张雪白的面饼遇到金黄色的菜油,立刻恣意地吸吮油脂,让面饼受热膨胀。面饼在火力的炙烤下开始微微蜷缩,锅底也发出油脂的“滋滋”声,等到面饼稍微有点泛黄,开始溢出油脂,女人的锅铲就会轻盈而熟练地让油饼快乐地翻身。油饼在锅铲的指挥下,快活地翻转几下身体,油汪汪、透着嫩黄色彩的摊馍便可以出锅装盘,供人们大快朵颐了。

乡下人饭食简单,一盘油汪汪香喷喷的摊馍、一碟酸菜或一碟浆水菜,再加上一碗掺杂了红薯绿豆的稀饭下肚,完全可以消除田野里带回的疲惫,为下一次的劳作增添力量,为艰辛的生活增添快乐和希望。

奶奶是制作摊馍的高手,她的一生都围绕在几平米的灶房里,围绕在油乎乎的锅台边,为丈夫、为儿孙制作着种种简陋而美味的食物。那些美食的材料完全来自于丈夫、儿孙们辛苦耕耘的田野,虽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但只要经过她的手,都能成为人人称赞的美食,就像那些高明的魔术师,收获着人们的掌声。

小脚的奶奶活到了近百岁,养育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儿孙,她用一双灵巧的手,重复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工作,将那些来自土地的物产转化成慰籍一家大小的佳肴,让他们一天天生存、成长,直至他们走出乡野,走向更远的远方。

母亲传承了摊馍的手艺,那是洋州人特有的手艺,有着洋州美食浓浓的味道。她像曾经的奶奶一样,用摊馍温暖着一家大小的肠胃,让大家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等到孙子们春节都回家了,咱们好好吃一次摊馍”。上次去看父母,曾经脾气火爆的父亲柔声地对母亲说。

我就期盼着远在他乡的兄弟子侄们回家,聚在故乡的老屋前,聚在已经到耄耋之年的父母身边,簇拥着品尝母亲亲手制作的摊馍。并且希望永远可以吃上母亲亲手制作的油汪汪、香喷喷的摊馍。

【王玉宏,笔名,一羽,税务工作者,陕西洋县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