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區有原市級貧困村60個,原區級貧困村2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9458人。和很多深度貧困地區不一樣,東坡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呈點狀分佈,是典型的“插花式”貧困地區。

立冬前後,愛媛飄香,希望滿山。

11月3日眉山日報脫貧攻堅採訪報道組走進東坡區原市級貧困村觀盛村、玉龍村,與建檔立卡貧困戶聊變化、與村第一書記談發展、與致富帶頭人話未來,深切感受來自基層農村在脫貧攻堅中的鮮活點滴,他們在家門口的幸福感成爲打動我們的最直接動力。

東坡區崇禮鎮新村新貌。(資料圖片)

一戶人家

家門口的綠色希望

東坡區崇禮鎮原觀盛村(現爲中桂村)集體經濟一度十分薄弱。2018年,市公安局投入資金14.6萬元,在原觀盛村7組建起了優質水果扶貧示範基地,種下600株愛媛。郭瑞成老人的新家就緊挨着基地,在他眼裏,這依山而建的基地種下的,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11月3日一早,郭瑞成家中無人,沿着山坡向下,第一書記郝浩老遠便看見老人正彎腰在田地裏忙活。山腳下的竹筐裏,盛滿了擺放齊整的新鮮豌豆尖。

今年79歲的郭瑞成,老伴兒80歲。兒子48歲,右手殘疾。兒媳50歲,系精神病患者。孫兒24歲,曾做過開顱手術,智力低下且行動不便。一家人的日子舉步維艱。2016年,靠着享受政策兜底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郭瑞成一家雖實現脫貧但後續發展明顯不足。

事實上,郭瑞成是優質水果扶貧示範基地8.64畝土地的主人。但在2018年以前,這些土地並沒有產生任何效益,只是老人一家茅草屋旁邊雜草叢生的荒山。“經過反覆討論,我們決定把基地建在這兒,就是要讓全村人一起見證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集體經濟壯大過程。”郝浩說。

郭瑞成(左一)與村第一書記郝浩交流。

脫貧成爲郭瑞成一家夢寐以求的願望。2018年4月,郭瑞成獲得土地流轉金和青苗補償金16821元,之後他家每年還能獲得8985元收入。同時,村裏安排郭瑞成就近看護優質水果扶貧示範基地,每月收入500元,徹底解決了郭瑞成一家生活難的問題。

沿着山坡,郭瑞成緩緩向上,邊走邊說:“今年,基地果樹已經開始掛果了。我親眼看到了這片荒山的變化,每天清晨站在院壩裏,我都會閉上眼吸一大口空氣,感覺特別神清氣爽!”

爲了幫助郭瑞成一家搬掉生活中的“攔路虎”,郝浩專門從附近一家企業引來水管,徹底解決了郭瑞成一家用水難的問題。同時聯繫幫扶部門贈送他一臺液晶電視機,並免費安裝了廣電網絡。

“據保守估計,基地3年後可創收3萬至5萬元,5年後可創收8萬至10萬元,如此一來,從根本上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將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郝浩說。

像郭瑞成老人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東坡區委、區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爲關注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集全區之智、舉全區之力,全面構建起縣級領導定點聯村、駐村工作組織聯村、第一書記脫產聯村、幫扶部門結對聯村、農業人才技術聯村、黨員幹部精準聯戶的“六聯”幫扶機制。一支支懂扶貧、會幫扶、工作實、作風硬的幫扶幹部隊伍全部下沉一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廣大建檔立卡貧困戶樹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和脫貧奔康的決心。

胡友國餵養的小羊長勢喜人。

一次創業

“年輕”羊倌養羊記

當天上午,在東坡區崇禮鎮原觀盛村1組,沿着一條平整的水泥路往裏走不了多遠,就到了“年輕”羊倌胡友國的家。這條路雖不長,但以前遇到雨天特別影響出行,在村上的多方協調和項目扶持下,今年5月得以硬化,爲胡友國養羊提供了方便。

老遠就能聽到羊兒“咩咩”叫得歡,胡友國正在家裏忙碌,老伴兒低血糖住院,在外地打工的女兒趕回來陪牀照顧,裏裏外外就全靠他了。羊圈旁,整整齊齊碼放着磚,院門一角,堆着砂石和拾掇好的木條。這些東西,事關胡友國養羊的拓展計劃。“準備就這兩天動手幹。羊圈基礎請人來砌,剩下的活路我一個人承包了。”剛剛把割回來的草分配好,胡友國就盤算起新建羊圈的大事。

今年62歲的胡友國是一位“年輕”的羊倌,之所以信心滿滿,還得歸功於他傍身的手藝從未丟過。2015年,瞭解到他有養羊的意願,市公安局幫扶幹部特地把10只羊送到他家裏。大致一算,胡友國養羊的時間不過5年,但他引以爲榮的老手藝卻是木匠。正因如此,胡友國慢工出細活,除羊圈基礎工程外的所有環節都親力親爲。用他的話說,“第一省錢,第二有心”。

右腳殘疾的胡友國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幫扶幹部眼裏,的確是位“有心人”。“你看,每個羊圈的尺寸、樣式幾乎一模一樣,都是胡大爺自己熬更守夜弄出來的。”一位幫扶幹部指着羊圈上方,“而且,只要羊兒抱窩(配種),胡大爺都會用毛筆字在柵欄上寫下日期。整個養羊的流程、注意事項,他都爛熟於心。”

胡友國的羊圈離地高,便於處理羊糞等物,連上下的樓梯也是他親手製作,一級一梯弧度剛好。羊圈下,散放着新割回來的草,胡友國說:“羊兒肚子一餓,就會又蹦又跳,特別討人喜愛。”因此,喂完草,他都會抱起鑽出柵欄的小羊羔“說說話”。

眼下,田間地頭的草漸漸成了稀罕物。胡友國自家種了些羊兒喫的草,多數時候他還得騎着三輪四處尋覓。“夏天必須天不亮就外出割草,得保證羊兒喫的草新鮮。天冷了就看情況,有時候兩天跑一趟。”胡友國說,爲了割草,他跑遍了崇禮鎮的田間地頭,偶爾連中午飯都會錯過。

如今,“年輕”羊倌胡友國餵了36只羊,養羊成了一家人的主要經濟來源。臨走,幫扶幹部告訴胡友國:“在產業發展上要是有困難就跟我們提出來,我們一定幫着解決。另外,過段時間我們來買羊,先預訂幾隻。”

東坡區委、區政府堅持高站位謀劃全區就業工作、高質量激發創業活力,千方百計確保就業大局穩定,專門制定《東坡區就業扶貧十條措施》,進一步加強要素保障、財政支持、創業服務等政策扶持,兜底保障促進就業脫貧。其中,對有培訓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每年至少提供一次免費職業培訓,培訓期間給予30元/人/天的生活、交通費補助。對有創業意願並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免費參加創業培訓;創業項目具有前景優勢的優先安排入駐東坡創客孵化園,落實相關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支持。

東坡區玉龍村櫻桃採摘園。(資料圖片)

一個產業

集體果園的幸福夢

瞄準發力點,聚焦幸福生活。

在產業扶貧道路上,東坡區富牛鎮玉龍村走得堅實有力。11月3日下午,在玉龍村同心柑橘集體果園,村民們正在爲滿山的“明日見”除草、施肥。從村裏的產業發展中心右側,一直到遠處的山頂,集體果園綠意盎然、生機勃發。

玉龍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羅建國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在他看來,正是因爲依託國有平臺公司,統籌整合涉農、涉扶貧、涉鄉村振興的各項扶持政策資金100萬元,讓原來的荒地成了如今的“金娃娃”。

100萬元“六四開”:其中60萬元作爲集體出資,按股注入村裏的民爲先果蔬專業合作社,集體每年按10%保底分紅,一部分收益固定返還政府,一部分收益作爲集體出資再投入生產,持續壯大集體經濟。其餘40萬元用於流轉盤活閒置、低效使用的土地,種植84.85畝最新柑橘品種“明日見”,打造同心柑橘集體果園。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玉龍村第一書記周凌燕介紹,村兩委牽頭成立的民爲先果蔬專業合作社由農業公司、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和種植戶組成,現有社員200多戶,服務水果種植面積3萬多畝,今年9月被評爲省級示範社。同心柑橘集體果園建設初具規模,預計2022年果園將實現盛產,每年集體增收20萬元以上。“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周凌燕表示。

爲實現產業脫貧,東坡區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貧困戶”模式,由扶貧龍頭企業流轉建檔立卡貧困戶土地資源,建設適度規模產業基地集約經營,建檔立卡貧困戶則通過流轉土地、合作入股形式參與企業發展,將資金變股金,從農民變股民。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東坡區緊緊圍繞“全面完成攻堅任務,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總體目標,堅持實行區委書記、區長“雙組長”負責制,黨政“一把手”親自謀劃、靠前指揮、常態督導、高位推進,堅持將脫貧攻堅納入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納入年終目標考覈。各鎮、部門統籌組織、調配攻堅力量、要素資源,全面實行“清單制+責任制”工作法,以堅定的決心、明確的思路、精準的措施、超常規的力度,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形成脫貧奔康的強大合力。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9472戶29458人已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從5.66%下降到0。對口幫扶的茂縣所有貧困村全部摘帽、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2017年,該區脫貧攻堅“1+3”成效考覈被省委、省政府綜合評價爲“好”,並順利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2018年至今處於鞏固提升階段。2019年,東坡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被評爲全省“脫貧攻堅獎先進集體”。

隨着一張張“成績單”徐徐展開,家門口的幸福感,成爲東坡區脫貧攻堅的最好註腳。(眉山網記者 王允浩 馬國軍 李泓瑩 張忠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