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深秋時節,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全國各地的氣溫都已陸續下降,準備迎接冬天的到來,甚至一些較爲北部的地區已經迎來了降雪。氣溫驟降,很多家長自然是擔心孩子被凍着,尤其是一些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可謂是裏三層外三層地給孩子衣服裹得像個球般。

最近在網上就看到一位4歲的小萌娃因爲穿衣火了。事情發生在陝西咸陽。由於降溫,孩子的奶奶擔心孩子冷,便給孩子套上厚厚的衣服送到幼兒園。

但由於萌娃穿上衣服之後體態過於臃腫,以至於幼兒園的老師發現他完全都伸展不開動作,中午的時候直喊熱,因此老師便好奇地掀開了萌娃穿的衣服數了數,結果發現居然穿了7層衣服。這可把老師給徹底震驚了,穿這麼多衣服孩子得多難受啊,難怪身體都伸展不開。

這件事情被分享到網上之後,頓時引起了一衆網友們的圍觀,甚至不少網友都很有共鳴的表示:想起了自己的奶奶。這也令大家都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是有一種冷叫做你奶奶覺得你冷了。

其實,奶奶擔心孩子穿不暖是沒錯,但保暖並不等於多穿,也要兼顧“舒適度”。並不是多穿衣服就可以的,穿多了也可能會導致生病。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判斷時機給孩子增減衣服呢?

1、捂熱綜合徵

我們知道,孩子的新陳代謝是很旺盛的,本身的產熱量就很高,並且天性好動,因而活動量大的時候非常容易出汗。

如果家長們只顧着給孩子包裹保暖,穿的太多反而可能會因爲“捂”導致孩子生病,這在醫學上叫做“捂熱綜合徵”:孩子可能出現高熱、抽搐、腹瀉、吐奶等情況。

2、可能導致皮膚問題

孩子穿得過多,稍微一活動就可能悶出一身汗,當皮膚的汗管堵塞,透氣變差,各種的皮膚疾病比如溼疹、痱子等就會找上門。

3、影響大運動發育

孩子穿得太厚了自然不方便練習大運動,時間久了,習慣穿太多的孩子就可能會影響到他的大運動發育。有可能鄰居家的孩子都已經會爬了,自家的寶寶卻連翻身都還不利索。

4、導致抵抗力下降

給孩子穿得太多,身體的體溫調節就變得被動起來,耐寒能力會逐漸減弱,加上天冷的時候基本很少運動,抵抗力也容易下降,因而在流行病季節,這類孩子往往要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率先“中招”。

其實想要判斷孩子衣服穿得夠不夠很簡單,家長們只需要用手摸一摸寶寶的頸部和背部:

1、如果這兩個部位溫熱且乾燥,說明家長們給寶寶穿的衣服量剛好適中。

2、如果摸起來感覺到潮溼,有溼潤感,不管是冰涼還是熱辣,一般都是由於太熱導致的出汗,需要及時擦汗和減少衣物。

3、如果感覺冰涼且乾燥,這表示孩子穿的衣服可能不夠,需要及時添加。

一些家長可能會擔心,摸頸背部真的準嗎?寶寶的手腳摸起來都是冰涼的。

其實寶寶的手腳冰涼是正常的。本身小寶寶的心臟搏動沒有那麼強,末梢循環本來也相對較差,血液循環較弱,才導致寶寶的手腳偏涼,並不是因爲寶寶覺得冷。即便是體溫正常,寶寶的手腳也比成人要涼。因此手腳是否冰涼不能作爲判斷寶寶冷暖的依據。

當然,對於具備表達能力的孩子,家長們也可以問問他熱不熱,這是最直接的方式。

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判斷孩子冷熱給孩子穿衣,這裏推薦給家長們一種洋蔥式多層穿衣法。用多層的薄衣服代替單件的厚衣服。不僅孩子可以,大人也可以這樣穿。

簡單來說,就是像洋蔥一樣一層加一層的穿法,內層可選擇材質柔軟、透氣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純棉衣物,中層的衣物則是以保暖效果好的毛衣、衛衣等衣物爲佳,最外層再套上防水防風的外套。

這樣多穿幾層稍薄的衣服,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家長們還可以根據場合與溫度,一層層加上或者脫下。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