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引熱議,各方均未回應,論文從知網“消失”

每經記者 陳鵬麗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爲例》莫名“走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瞭解到,該篇論文的提交時間是今年1月,由浙江工商大學一名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陳舒心撰寫,論文指導老師是謝詩蕾。該論文以格力電器爲例,深入剖析CEO董明珠的自戀如何導致內部人控制,以及其將會對企業的業績產生何種影響。文章直指董明珠的自戀人格導致格力電器產生內部人控制問題——董事會權利失衡、向關聯方輸送利益。

隨着事件發酵,記者嘗試聯繫浙江工商大學、論文指導老師謝詩蕾,以及格力電器方面,不過截至目前,各方對此均未有回應。另外,記者留意到,11月19日晚,當記者再次在中國知網查詢該論文時,已無查詢結果,論文從中國知網“消失”。

研究董明珠“自戀”的論文惹關注

一篇今年1月發表的碩士研究生論文日前“突然”遭到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1月18日開始,新浪財經、界面新聞等網站對《CEO自戀及其經濟後果研究——以格力電器爲例》一文進行了報道,不過這些報道均未見署有記者或編輯的名字。19日開始,一些自媒體開始加入討論。

記者閱讀上述涉事碩士論文了解到,文章細數了董明珠三大自戀行爲表現:一、渴望支配性權利;二、採取冒險決策;三、固執已見。論文作者認爲,2016年格力電器擬收購銀隆新能源股權的方案是想要進一步提高企業股權集中度;董明珠還“冒險”進入智能手機領域、入股銀隆新能源。由於CEO董明珠的自戀,格力電器的多元化沒能撐起格力電器新增長點。

然而,記者注意到,該論文通篇討論基礎都在於“董明珠自戀”。而論文作者衡量董明珠自戀程度僅選取了“CEO媒體曝光度”和“CEO薪酬差異度”兩個維度來進行衡量和論證。同時,文章也有選擇地將凸顯董明珠“自戀”個性的公開發言作爲輔助論證。

不過,“自戀”本是一個主觀性形容詞,從該論文的論證邏輯來看,“董明珠自戀”這個結論並不嚴謹,仍帶有一定“主觀性”。

另外,記者留意到,該論文對董明珠的簡介也有錯漏。比如,論文稱,“2001年,董明珠成爲格力電器CEO。2012年,董明珠從朱宏江(注:應爲朱江洪)手中正式接過接力棒,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CEO。”

但實際上,格力電器的歷年公告及對外宣傳中,“CEO”並不是董明珠的頭銜,僅宣稱董明珠2013年入選過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雜誌“全球最佳CEO”排行榜。根據格力電器公告,董明珠2000年~2003年擔任格力電器董事兼總經理職務;2003年起擔任公司總裁職務;如今,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職務是:董事長兼總裁。

另外,在上述論文中,有多處將“朱江洪”的名字錯寫成“朱宏江”。

各方均未有回應、論文從知網“消失”

一名碩士畢業生告訴記者,對於碩士生論文,高校不會悉數上傳到學術網站,一般會有所挑選,“也就是大家認爲的優秀論文(纔會被上傳到學術網站)。”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都是國內高校上傳研究生論文的主流學術網站。

11月18日,記者就火了的碩士論文聯繫上浙江工商大學方面,該學校教務處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碩士生論文應該是學校研究生部在管理,讓記者聯繫學校研究生部。隨後記者多次撥打該校研究生部電話,均無人接聽。

11月18日及19日,記者按照浙江工商大學會計學院網站上公開的謝詩蕾的聯繫方式嘗試與其取得聯繫,但未果。記者向謝詩蕾發去的採訪郵件,也未能收到回覆。因此,關於該論文的選題背景、作者本人在寫論文時是否有實際調研環節等問題,記者未能找到答案。

記者也嘗試與格力電器方面聯繫,不過截至目前,格力方面無任何回應。

根據中新經緯報道,中新經緯向浙江工商大學會計學院進行求證時,一位老師稱“不清楚、不接受媒體採訪”。

蹊蹺的是,11月18日,記者在中國知網上仍能查詢到該涉事論文,但在11月19日晚上7時許,記者再次打開中國知網查詢發現,論文已經查無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