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18年11月30日 20版)發表文章《腦脊液病學科專家李小勇發明新技術破解腦積水治療難題》。

文章具體內容如下:

腦積水治療,因手術失敗併發症高,一直是世界性難題。造成腦積水的成因很複雜,顱腦外傷、腦部感染、腦出血、腦瘤、腦脊液漏、腦脊液引流或顱底手術等都可能引發,而一旦發病,除了會導致顱內高壓,還會誘發腦的損害。當前,世界範圍內的腦積水手術成功率普遍偏低,即便在醫療技術發達的美國,腦積水手術首次成功率也僅佔三成,因失敗而反覆手術的比例佔到七成。

爲什麼腦積水術後容易反覆,有什麼方法能提高它的治療成功率?經過20多年的鑽研,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腦脊液病科原主任李小勇創造了一套解決腦積水問題的獨特技術,極大降低了手術治療失敗率。

腦積水難以治療,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手術後容易發生腦脊液分流管梗阻和顱內感染。1995年博士畢業後,李小勇留在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工作,經過幾年訓練,他已經成長爲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專家,也與團隊一起在腦積水治療上不斷取得突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腦脊液分流手術後的併發症降到最低?2010年最終完善了理論上一個可以克服絕大多數顱內感染的方案,從那時起,腦脊液神經外科學體系在他腦中逐漸成形。

爲了驗證自己的設想,開展腦脊液神經外科學研究,李小勇放棄了原本舒適的條件到各大醫院去尋找機會。2011年7月,在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的支持下,他主持成立了國內首家神經外科腦脊液病中心。

起初,由於學術理論向臨牀技術轉化存在差異,加上病房管理等問題,李小勇團隊新的治療理念並未達到預期,還接連發生了幾例術後併發症。他頂住壓力,重新摸索,改進治療技術和患者住院管理方法,終於讓手術治療成功率顯著提升。

“腦脊液病學科是一門從失敗經驗中走出來的學科,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借鑑,只能靠自己摸索,我們每克服一個難題,就向解決問題邁進了一步。”李小勇說。創建腦脊液病科後,李小勇帶領團隊每年收治危重感染性腦積水患者200多人,不少還是四處求醫屢屢失敗、陷入致殘或瀕臨死亡絕境的患者,手術和治療治癒達到理想效果以上。

“可以說,現在我們掌握了破解腦積水治療難題的鑰匙。這也說明通過鑽研,我國的醫療工作者也能在神經外科領域開創出一個新的方法,而不是僅僅做跟隨工作。”李小勇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