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其君系中國知名時事評論員

日常生活中,許多家庭都有代代相傳的老規矩,要求孩子加以遵守,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喫飯要等長輩先動筷”“懂得謙讓、樂於分享”等等。有的規矩凝練着忠厚勤儉的優良家風,有的規矩飽含着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還有的規矩鐫刻着一方熱土的文化印跡……

我家也有一個代代相傳特別的老規矩:從小要誠實做人,不佔便宜、想要的東西要通過自己努力去爭取,不要妄想不付出勞動就能得到……在童年的時光裏,無憂和幸福、拼搏與上進總是伴隨着我們一家。

我們兄弟姐妹深知這一代代相傳特別的老規矩,從小就自強不息,每個人讀書都奮勇爭先,參加工作也愛崗敬業,好學上進。

1997年6月10日、2019年9月29日我的父親母親帶着對人世的留戀先後走了。父親母親除給子孫留下了他們一點平時省喫儉用的錢財之外,還給我們留下了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生存。

我的父親母親帶着對人世的留戀先後走了。他們的一生平平淡淡,雖然沒有享受過什麼榮華富貴,但他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母——像這樣的規矩,對於我們一家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爲這讓我們的家庭在長久以來都保持了艱苦奮鬥的姿勢,讓孩子們從小便耳濡目染了好的家規,他們完成了撫養我們長大、教導我們成人的任務!

我的父親母親是一本書,不僅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還感染了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孝敬老人的日子裏,孩子們看到了、學會了關心長輩,從此他們心中有了老人,同時也有了父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