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表示,自己的孩子在睡覺前會有一些奇怪的癖好,比如喜歡摸着媽媽的耳朵,或者摳着媽媽的脖子才能夠睡着。甚至在睡到半夜的時候,小手也會忍不住地湊上來,雖然這樣的行爲看似可愛,但是也會影響媽媽的睡眠,到底孩子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心理學家研究後表明,孩子的這些行爲其實是他們皮膚飢餓的一種表現。什麼是皮膚飢餓?

胎兒在子宮裏生活的時候被羊水包圍,聽着媽媽的呼吸和心跳,會讓他們很有安全感。寶寶出生之後,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這時他們會需要通過父母的擁抱和撫摸代替羊水給他們的感受,所以表現出來的外在行爲就是皮膚飢餓。

著名的恆河猴實驗表明,只有在小猴子非常飢餓的時候,纔會走到用鐵絲做成的代理媽媽面前,因爲他們身上掛着奶瓶。而其他的時候他們更願意呆在用軟布做成的代理媽媽旁邊,因爲這讓他們感覺到溫暖。

皮膚飢餓的孩子會有哪些內心獨白?生理需求的表達

美國邁阿密接觸研究機構負責人菲爾德指出:"人體的肌膚和胃一樣需要進食以消除飢餓感,而進食的方式便是撫愛和觸摸。"孩子願意和父母接觸,因爲父母的擁抱和撫摸能夠讓他們有被愛的感覺,讓他們充滿着安全感。

心理需求的表達

孩子在出生之後,和母親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更是如此。但是當孩子漸漸成長之後,他們就會本能的出現行爲倒退現象,這是孩子爲了避免分離焦慮情緒而出現的本能。因爲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找到幼兒時的感覺,才能通過和父母肌膚的接觸當然滿足自己的需求。退縮的表現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那麼他們就會不自然的出現皮膚飢餓的表現。這樣的孩子是很缺乏自主感的,所以父母應該多從自身找原因,避免孩子出現退縮性的行爲。

孩子爲什麼非常渴望和父母肌膚接觸?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93%都是通過非語言進行的,這應該超出人們的想象。畢竟在大部分人的心裏,語言纔是溝通的必要手段,然而其實並非如此。美國邁阿密接觸研究機構負責人菲爾德指出:"人體的肌膚和胃一樣需要進食以消除飢餓感,而進食的方式便是撫愛和觸摸。"

孩子和父母肌膚接觸,不僅能夠讓孩子有安全感,更能讓孩子有幸福感,這能讓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很好的發育,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讓孩子能夠積極的面對人生。

父母的皮膚接觸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平靜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總是會有起伏,因爲他們缺乏控制情緒的能力,所以時常會感到低落和不快。但是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的肌膚接觸,便能夠讓孩子的大腦分泌出愉快的多巴胺,讓孩子的情緒恢復平靜,甚至會非常快樂。刺激聽覺和視覺的發育

如果父母願意更多地和孩子接觸,不僅能夠讓孩子的皮膚避免飢渴,同時也能夠傳遞給孩子他們的語言,讓孩子看到父母的笑臉。這些都對孩子的聽覺和視覺發育有着很好的促進作用。促進孩子生長

根據研究結果,經過撫觸的新生兒,體重平均能夠增加10%左右。多撫摸嬰兒,不僅能夠讓他們長得更快,而且對提高他們的免疫力也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夠讓孩子的身體更健康。

如何滿足孩子的皮膚飢餓?正面回應孩子的需求

當孩子對愛表現出渴望時,父母千萬不能夠無情地拒絕,而是應該耐心的引導孩子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他們的需求。比如當孩子想要媽媽胸部的時候,媽媽不能一把推開孩子,而是可以通過讓孩子摸後背,手心的方式,滿足孩子對愛的需求。

爲孩子尋找替代物

兒童精神醫學大師溫尼科特把布娃娃、毛絨玩具等孩子依戀的東西稱爲"過渡性客體"。孩子對父母特別是媽媽的依賴感是非常強的,這時父母不妨選擇一件物品作爲孩子情感的依賴物,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積極作用的,能夠避免孩子皮膚飢餓。

多和孩子做一些針對性訓練

父母平時應該抽出一些時間帶孩子做遊戲,通過一些物品和孩子身體的觸碰,讓孩子的感官和感覺協調能力有所提高。另外帶孩子接近大自然,也能夠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充足,從而對生活更熱愛,順利度過皮膚飢餓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