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歲,河南平頂山市人,2019年6月17日在當地醫院體檢時行頭顱核磁共振(圖-1)檢查發現垂體腺瘤,次日行增強掃描(圖-2),見腫瘤位於鞍內、鞍上,向上方突入第三腦室內。

圖-1:2019年6月17日頭顱核磁

圖-2:2019年6月18日增強核磁

5天后即2019年6月23日,在河南省平頂山市某醫院,請外院的北京某醫院專家行內鏡下經蝶垂體廇切除術。術後當天意識清楚,複查頭顱CT(圖-3)可見腫瘤全切,腦室內及左額、左側側裂顱內積氣,提示術中曾有腦脊液漏。

圖-3:2019年6月23日頭顱CT

內鏡下經蝶垂體廇切除術後第2天即2019年6月25日,複查頭顱CT(圖-4)見顱內積氣有所吸收。

圖-4:2019年6月25日頭顱CT

內鏡下經蝶垂體廇切除術後10天發現鼻腔內漏液,考慮爲腦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術。

引流後患者腦脊液鼻漏消失,內鏡下經蝶垂體廇切除術後20天覆查頭顱CT(圖-5)顱內積氣消失,腦室系統無擴張,當天拔除腰大池引流管。

圖-5:2019年7月12日頭顱CT

但拔管後2天即2019年7月14日,出現發熱,再次行腰穿腦脊液化驗考慮顱內感染。3天后即2019年7月17日,腦脊液細菌培養回報爲鮑曼不動桿菌,再次行腰大池引流,並應用美羅培南、利奈唑胺等抗炎治療。

內鏡下經蝶垂體廇切除術後30天即2019年7月22日,複查頭顱核磁共振(圖-6)未見腫瘤殘留,說明無手術問題。

圖-6:2019年7月22日頭顱核磁

隨經抗炎等治療,但仍有發熱,腦脊液常規化驗不正常。

經蝶垂體瘤術後1個月即2019年7月23日,拔除腰大池引流管(或因爲引流已達1周,或因家屬要求轉院,醫院規定必須拔管)後轉往上級的河南省某三甲醫院住院繼續治療。在給予美羅培南及頭孢哌酮舒巴坦抗炎治療1周後,體溫好轉。

轉院後3天即2019年7月26日複查頭顱CT(圖-7)無顱內積氣,腦室系統無擴張。

圖-7:2019年7月26日頭顱CT

因未再出現腦脊液鼻漏和牀位緊張,轉回當地的河南省平頂山的某解放軍醫院。經頭孢哌酮舒巴坦聯合氨曲南繼續抗炎治療半個月,一直無發熱,停藥觀察。但停藥後3天,再次出現發熱、並出現再次腦脊液鼻漏,再給予腰大池引流(此時腦脊液培養提示爲銅綠假單胞菌)。因腦脊液鼻漏復發、顱內感染遷延不愈,家屬聯繫曾給患者切除腫瘤的北京某醫院專家。

在內鏡下經蝶垂體廇切除術後2月餘即2019年8月26日,轉入北京某醫院繼續治療。入院後複查核磁共振(圖-8)提示腦室系統無明顯擴張,顱內無積氣,且顱內未見明確感染病竈,入院後繼續腰大池引流並輸入抗生素治療。

圖-8:2019年8月27日頭核磁共振

入院後13天即2019年9月8日,即垂體瘤切除術後78天,仍有腦脊液鼻漏,複查頭部CT(圖-9)提示腦室系統無明顯變化,顱內無積氣。

圖-9:2019年9月8日頭顱CT

因腦脊液鼻漏遷延20天未愈,在第1次內鏡下經蝶垂體廇切除術後81天即2019年9月11日,再行內鏡下經蝶的腦脊液漏修補術,術後當天複查頭顱CT(圖-10)未見異常。

圖-10:2019年9月11日腦脊液漏修補術後頭顱CT

雖術後腦脊液鼻漏消失,但腦脊液細菌培養仍提示爲耐藥的銅綠假單孢菌。醫生給予靜脈輸入多粘菌素B,並通過腰大池引流管向椎管內注射多粘菌素B。

腦脊液鼻漏修補術後,經治療16天后即2019年9月27日,患者連續1周體溫正常,化驗腦脊液正常,拔出腰大池引流管。

但拔除腰大池引流管後2天,出現頭痛,精神變差,於2019年9月30日複查頭顱CT(圖-11)見腦室較前擴大,因此急診行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當天查頭顱CT(圖-12):引流管位置好,腦室較前縮小。

圖-11:2019年9月30日分流術前頭顱CT

圖-12:2019年9月30日分流術後頭顱CT

分流術後繼續應用頭孢吡肟及多粘菌素B抗炎治療,分流後5天即2019年10月5日,複查頭顱CT(圖-13)未見異常。

圖-13:2019年10月5日頭顱CT

抗生素治療1周後,停抗生素觀察。但停藥後3天,再次出現發熱,腰穿腦脊液檢查提示腦脊液白細胞計數稍升高,再次應用抗生素治療,但發熱症狀無緩解,在之前給予垂體瘤切除術的專家推薦下,於2019年10月17日即垂體瘤切除術後4個月(118天),轉入李小勇腦脊液中心治療。

李小勇腦脊液中心治療經過及結果

入院後患者體溫38度,精神稍差,神志清楚,四肢可自主活動。複查頭顱CT(圖-14)呈分流術後狀態,腦室縮小。雖然患者發熱考慮分流後感染所致,但此時分流通暢,腦室縮小,家屬要求暫時繼續應用抗生素治療。

圖-14:2019年10月19日入院時頭顱CT

抗生素治療5天,患者體溫較前增高,達38.5度,說明保守治療無效。於2019年10月22日,即垂體瘤切除術後123天,即分流術後23天,拔除原腦室腹腔分流管,並行腦室外引流術。術後當天CT(圖-15)呈術後改變,引流管頭端位於左側腦室額角內。術後第2天即2019年10月23日患者精神明顯好轉,引流出的腦脊液呈淡黃色(圖-16)。

圖-15:2019年10月22日術後頭顱CT

圖-16:2019年10月23日術後第1日

經抗炎等綜合治療後,術後第4天體溫降至正常,精神進一步好轉(圖-17)。術後腦脊液細菌培養提示仍然爲銅綠假單孢菌。

圖-17:2019年10月25日

但術後第8天,即2019年10月29日因腦脊液引流不通暢,患者精神變差,頭顱CT(圖-18)見腦室擴大,引流管脫出腦室。

圖-18:2019年10月29日頭顱CT

當晚行腦室外引流管調整術,術後第2天(圖-19)患者精神再次好轉,術後第3天覆查頭顱CT(圖-20)見腦室縮小。

圖-19:2019年10月30日

圖-20:2019年10月31日頭顱CT

在我院術後治療2周後,患者精神進一步好轉,腦脊液顏色較前清透(圖-21),腦脊液細菌培養未見細菌生長,說明在外院持續存在2個多月的耐藥的銅綠假單胞細菌已被殺滅。

圖-21:2019年11月7日術後2周

2019年11月11日,頭CT(圖-22)呈腦室外引流術後狀態,病情平穩,再行腦室引流術。術後頭顱CT(圖-23)見引流管位置好,之後拔出腦室外引流管。

圖-22:2019年11月11日頭顱CT

圖-23:2019年11月11日術後頭顱CT

腦室引流術後2天,即2019年11月13日複查頭顱CT(圖-24)見左側腦室縮小,右側腦室稍擴張。

圖-24:2019年11月13日頭顱CT

腦室引流術後4天(圖-25),患者精神進一步好轉,腦脊液引流通暢,腦脊液呈淡黃色。

圖-25:2019年11月15日

腦室引流術後11天,患者無不適,複查頭顱CT(圖-26)見腦室恢復正常大小,左右腦室對稱。

圖-26:2019年12月22日頭顱CT

2020年1月8日複查頭顱CT(圖-27)後進行了腦室腹腔分流術。

圖-27:2020年1月8日頭顱CT

腦室腹腔分流術後5天,即2020年1月13日複查頭顱CT(圖-28)未見異常。

圖-28:2020年1月13日頭顱CT

經過李小勇腦脊液科2月餘的治療。恢復自理能力,精神飽滿,能單獨站立,但走路稍不穩需人扶着(圖-29、圖-30)。

圖-29:2020年1月19日出院時

圖-30:2020年1月19日

出院後隨訪

出院後40天即2020年2月28日,出院時走路不穩需人扶着變爲能獨自走路,走路基本正常(圖-31)。

圖-31:2020年2月28日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