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肝病患者衆多,發病率也比較高,而醫學界對此病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爲了保證全民的健康,並解決肝病患者的治療問題,這一大重任就落在了中醫藥學上。

中醫治療認爲,人體是一個氣血陰陽的平衡體,如果氣血失調、陰陽失衡,就會引發疾病。在人體五臟六腑中。肝臟具有儲藏血液、調節血糖、疏泄宣暢等功能,當肝臟的功能出現失常時,就會出現病變。具體來說,以下原因都有可能引發肝病。

外感疫病之邪

一般認爲,疫病之邪引發的肝病,就是西醫所說的急性重型肝炎。中醫認爲,疫病是外界的一種性質暴烈、傳染性極強的毒庚邪氣,它人侵人體後,其毒性容易蘊積而生火,並迅速入侵人體的肝、膽、營血,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

溼熱病邪入俊

在“風、寒、著、溼、燥、火”等能引發人體病變的“六淫”中,溼、熱二邪都可能會引發肝臟病變。而且,由於溼邪重濁而纏綿,容易使陽氣耗傷、氣機運行不暢,導致脾臟的功能失常,使水溼在體內停聚並形成痰飲;熱邪則容易灼傷人體之陰,並迫血妄行。當溼、熱二邪同時人侵人體後,容易互相助長,熱邪容易加深溼邪對人體的侵害,溼邪容易使火熱之邪更加熾盛,從而使患者的病情持續較長時間而難以痊癒。因此,溼熱之邪引發的肝病通常爲慢性肝病。

情志失調

中醫認爲,“喜、怒、優、思、悲、恐、驚”“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具有對應的關係擴當情志平和時,人體臟腑的功能也比較正常;當情志失調時,就會引發疾病。一般認爲,在“七情”中,“怒”與肝臟的病變有密切的系,如果患者過度憤怒,就會損傷肝臟。如果患者的情志過度抑鬱,也會使肝火內生,導致肝臟發生病變。

勞逸失當

衆所周知,勞逸結合能促進人體的健康,而如果患者過度勞累或過度安逸,都有可能會損傷人體的正氣,使氣血失調,肌肉、筋骨運作失常而引發肝病。

此外,飲食不當、疲血、痰飲等都有可能引發肝病。同時,由於人體的五臟六腑之間具有相生相剋的關係,能夠互相影響,因此,其他臟腑的病變有時也會引發肝病。

肝病專家馬素雲磊表示:從治療上講,中醫治療肝病突出整體觀念,將辨病與辯證有機結合起來考慮的優勢更爲明顯。提倡扶正祛邪,標本兼治,既要考慮患者病情反覆波動,溼熱邪氣未盡的因素,也要顧及患者病久體虛肝腎不足的一面,更要抓住久病肝血淤阻的癥結所在,因病人而宜,對症開方,突出個性化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