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芬的小兒子張魚蛋一歲了!

早在一年前,46歲的高齡媽媽蔡少芬產下老三時,全網轟動。

一方面爲媽媽冒着高風險產子的勇氣和毅力,一方面爲這個幸福的家終於湊成了一個“好”字而感到開心。

如今,小兒子轉眼間就一歲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蔡少芬發文爲兒子慶生,表示“每個人都說我這個媽媽好幸福,兒女雙全”。

然而在她看來,張晉很幸福纔對:

因爲家裏不再只有他一個男人了,兒子以後可以陪他泡溫泉、打遊戲、打武術……

有兒子的陪伴和參與,張晉一定不再孤單。

看到這,有網友卻提出質疑:“難道要生兒子,爸爸這輩子纔會圓滿嗎?”

兒女雙全、龍鳳呈祥,一直是不少家庭夢寐以求的夙願。

尤其在觀念比較傳統的家庭裏,總覺得有個兒子最好。

除了所謂的“養兒防老”執念外,兒子的存在似乎能讓爸爸在養育中多一份同性友誼的可能。

比如,做一些男人會做的事情,聊一些男人感興趣的話題,共同承擔屬於男人的責任……

乍一聽,似乎合情合理。但仔細想想,又覺得未必。

天下父母何其多,有沒有兒子,對於大部分的爸爸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只要是爲愛而生的孩子,就足以圓滿了每一個做父母的生命。

1

女兒,也被爸爸需要着

電影《摔跤吧!爸爸》中,摔跤冠軍辛格是一個有抱負野心的運動員。

在他事業巔峯時期,他曾想靠自己的實力爲國家拿下世界冠軍獎牌。

然而摔跤沒辦法養活自己和家人,無奈之下,辛格只好選擇退役迴歸正常生活,並把世界冠軍的夢想寄託在自己的下一代。

由於當時的社會普遍男尊女卑,辛格很希望自己能有兒子繼承衣鉢。

可事與願違,不管他怎麼努力,試了多少“偏方”,妻子一連四次生產,都是女兒。

就在他爲此感到無比沮喪的時候,他突然收到了一個投訴。

女兒們把鄰居家的男孩子打了,下手之“狠”瞬間讓辛格燃起了希望:

也許女兒也能摔跤

爲了把女兒培養成職業摔跤手,辛格開始魔鬼般的訓練,即便妻子反對女兒抗議,他也堅持到底。

終於,女兒們意識到爸爸的用心良苦,主動專注在摔跤學習上。

技能一天天提升,排位一次次靠前……大女兒吉塔憑藉過人的技術,一路殺到全國比賽。

歷經坎坷,吉塔打敗了多年來的國際宿敵,拿下世界冠軍,圓了爸爸辛格多年的夢想。

誰說女兒不如兒子?

吉塔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

她用鏗鏘有力的戰績告訴大家,身爲女兒,她一樣能讓爸爸驕傲、欣慰、幸福,不留遺憾。

就算不是兒子,她也是爸爸最好的代言人、同行的夥伴和共話談心的知己。

事實上,很多爸爸有了女兒後,也有驚人的變化。

更耐心了!

更“忍辱負重”了!

更溫柔體貼了!

也更愛哭了!

就如奧巴馬在重回芝加哥發表告別演講時,一想到家裏兩個女兒,忍不住感慨:

回顧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最自豪的就是成爲你們的爸爸。

就算女兒又怎樣,她一樣被爸爸需要着的。

在她身上,流淌着爸爸的血,藏着爸爸給對人生最美的期待和愛;

而她,也總在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饋那個最可愛、親切的爸爸。

這一份血濃於水的前世今生緣,早就把兩代人之間的羈絆緊緊拴在一起,互相陪伴互相愛。

2

孩子,永遠在成就父母

前不久,“娘娘”孫儷也發了一段對孩子的告白:

“謝謝你等等。

謝謝你讓我成爲了媽媽,讓我的生命更完整,讓我有如此美妙的體驗……

謝謝你激發了我對學習的動力……

謝謝你讓我愛上了旅行……

謝謝你教會了我與人溝通的能力……

謝謝你經常誇我美麗,讓自己照鏡子的時候更多了一份歡喜……

謝謝你在意我的健康……

謝謝你一直提醒我們家的重要性……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停下腳步,來感受生命成長的神奇……

謝謝你爲媽媽泡茶,謝謝你用零花錢給我買花,謝謝你經常讚美我願意信任我……”

十一句“謝謝”,道不盡的親子情。

原以爲,我們把孩子帶到世上,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恩情和犧牲。

卻忘了,孩子永遠在用父母察覺不到的方式,默默成就着生養他們的父母。

自從有了孩子後——

肩上的擔子重了,卻讀懂了責任;

瑣碎的事情多了,卻體會到付出的樂趣;

留給自己的時間少了,卻享受到了生命的充實;

原本烏黑的秀髮開始斑白了,卻贏得了遠比外表還金貴的靈魂……

生兒育女不是件容易的事,從來都是困難重重挑戰無數。但爲什麼總有人願意呢?

有個高讚的回答是:

爲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爲替我爭門面,不爲傳宗接代,更不爲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

正是和孩子同行一段,才能領悟到生命可以完整到令人心存感恩、期待和無憾。

就像電視劇《三十而已》的顧佳坦白的那樣。

生孩子真的很糟糕、憋屈,經常想着孩子快點兒長大,能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裏。

但事實上,

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孩子,總會努力想要成爲最好的自己

這就是爲人父母的修行、感悟。

孩子就像鞭策者,趕着父母不斷成長、向前衝刺。

他不知道,父母爲了做好他們的爸爸媽媽,鉚足了多大的勁,拼了多大的力,試圖給他和這個家創建多美好的未來。

待他健康茁壯長成,父母便知,當跑的路已經跑盡了,可以滿意地功成身退了。

3

積極心理學家趙昱鯤說過:

養育,是父母的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唯有致力於讓孩子發展出健康的自我,你會收穫一個自覺、講理、友善、蓬勃的孩子,一個真正愛你的孩子,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

孩子來到我們的生命裏,無法選擇,而我們卻能選擇如何愛他。

不管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健康是生病,是男是女,理應得到父母無差別的愛。

電影《花滑女王》中,小娜佳是一個貧窮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喜歡滑冰,常常幻想自己就滑冰運動員一樣馳騁冰場。

媽媽知道後,總是不停鼓勵她,還想辦法給她找了一位教練。

可是教練並不友好,一看到小娜佳就嫌棄她,認爲她腿不直、平衡能力差,“如果是男孩,我可以再考慮考慮”。

沮喪難過的媽媽並沒有把這樣的評價告訴小娜佳,而是對她說:“老師說你很有天賦。”

還不斷肯定她,即便身患重病忍着痛,也一直告訴小娜佳“你一定會成功”。

後來,媽媽生病去世了。變成孤兒的小娜佳失去最強大的支持,可媽媽的愛一直激勵她,讓她不斷鑽研滑冰技術,最後感動了教練,允許她參加訓練班。

可以說,沒有媽媽的愛,就沒有小娜佳後來的成就。

在她內心裏,藏着對媽媽最深刻的敬重,和無比的懷念。

著名教育專家蒙臺梭利說:“

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會決定他的一生。

爲人父母者,把孩子帶到這個世上,本是妙不可言的緣分。

在孩子身上,我們總能看到自己種下的因,日後結成的果,不僅影響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

這份親子情,不管孩子是男是女,總能給我們帶來一樣的悸動。

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享受孩子們給自己帶來的無限感動和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