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典論·論文》中說過:“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意思是文人之間很容易相互看不起對方。說起來的確如此,文學界中少不了各種類似的故事。班固與傅毅二人文采相當,但是班固卻十分看不起傅毅,寫信給弟弟時直白說傅毅的種種缺點。

即便是在國外,也經常有文人之間看不起對方的事情。有福克納吐槽海明威,福樓拜嘲笑雨果,馬克吐溫看不起奧斯丁……這些例子數不勝數,似乎在文學中,無論古今,無論國別,兩個文人的意見特別容易產生分歧。

同樣的,放在中國文學界中也常常有“文人相輕”的事情發生。衆所周知,楊絳和張愛玲,二人都是有名的才女,她們寫的作品都是流芳百世的經典。

尤其是楊絳,大家因爲她的人格而尊稱她爲“先生”,人們覺得她既然能寫出《我們仨》這樣溫柔的作品,那麼她的內心一定也很賢惠、溫柔和溫暖。

可即便是這樣的人,她曾經公開評價張愛玲:“我對你有偏見,你不但長相難看,還非要死出風頭。你們太過高看她了。”

爲什麼她會如此評價同樣是大才女張愛玲?這個評價背後藏有什麼祕密?

一、楊絳的一生,幸福的生活

楊絳,1911年出生,是北京人,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學家。她的家境富裕,父親楊蔭杭是有名的知識分子,最早加入反清鬥爭中,成爲革命運動中重要人物,後來建立民國後,在上海成爲知名的律師。而她的母親唐須荌是一個大家閨秀,在文化上不輸給丈夫,在家安心相夫教子。由此可見,楊家不僅有錢,更是有文化。

辛亥革命前夕,她的父親楊蔭杭從美國留學歸來,到北京一所法律學校當老師,楊絳也呱呱墜地。父親見到女兒如此可愛,爲她取名爲季康,乳名爲阿季。

父母恩愛,家庭和諧,在這樣書香門第中成長起來的楊絳自然是優秀的才女。小時候的楊絳頗具靈氣,在楊絳六歲時,有天有客人到訪她所在的小學,此時小朋友都在喫飯,楊絳也不例外。見到客人來飯廳,小朋友不敢喧譁,只得安靜喫飯,唯獨楊絳喫相難看。正當大家尷尬看着楊絳時,她聽了姑媽的話,立刻把飯粒撿起來喫了。一下子,客人們都笑了,誇小朋友都是節約糧食的好孩子。

楊絳的成績非常優秀,雖然後來因爲名額不夠,沒能考上清華,但是她還是憑藉實力去到位於蘇州的東吳大學學習。在東吳大學學習期間,格外刻苦,畢業後投考清華,最終成爲清華大學外國語的研究生。

在清華校園,她邂逅錢鍾書。兩人的見面也格外有意思,二人一見鍾情,錢鍾書對楊絳說:“不要相信外界的消息,我還沒有訂婚。”而楊絳也說:“別人說很多人追我,這不是事實。”於是二人就順理成章交往起來。

錢鍾書是不愧的好男人。二人從結婚、生子到最後變老,錢鍾書沒有做過半點對不起楊絳的事情,他非常疼愛楊絳,經常跟楊絳開玩笑,體貼楊絳。

有一次,楊絳身體不舒服,沒有辦法做飯,原本想着到外面喫一頓的,結果錢鍾書給她做了飯。錢鍾書的手拿習慣筆,結果做出的菜讓人看起來毫無食慾。這盤菜,看的讓楊絳大笑不止,甚至把身體的不舒服都給笑沒了。最後二人還是去外面喫飯,但是由此可見錢鍾書對楊絳的愛是有多深!

回顧楊絳的人生,可以說的上順風順水,不僅有事業,是我國最早、也是最好的西班牙語翻譯家,翻譯的《堂吉訶德》是有名的譯本,還有愛情和家世,有絕世好老公錢鍾書陪伴在身旁。可以算得上“人生贏家”!

二、張愛玲的故事,悲涼的結局

反觀張愛玲。她出生於1920年,家世一樣的顯赫,父親是少爺,而母親則是新式女性,二人經常因爲觀點而吵架。從小,張愛玲就被他們夾在中間,被迫聽他們吵架。

儘管家庭不和諧,但是她卻受過良好的教育。她從小接受一對一式的私塾教育,老師對她很嚴格,經常要她看很多書,正因爲如此,小小年紀的她就已經遍閱羣書。

很快她的文學才華顯露。她在7歲那年,寫了一部小說,接着寫了第二部小說,這些小說雖然有些稚嫩,但是讓大人來看,都猜不出是個小女孩寫的。雖然她才華橫溢,但是家庭給她留下深刻的陰影,她第一部小說寫的就是“家庭悲劇”,而第二部小說寫的“女郎失戀”,由此可見,家庭環境對她影響之深刻。

在感情上,張愛玲也是很悲慘。1944年胡蘭成在報紙上讀到張愛玲的文章,大爲讚歎,於是主動找上門。經過幾番熱情追求後,張愛玲和胡蘭成在一起了。張愛玲由衷期待這段感情能夠善始善終。

可是,張愛玲不知道的是,胡蘭成是個有名的花花公子,雖然他嘴上說的很甜,但是在行動上是不折不扣的渣男。在張愛玲不在胡蘭成身邊時,胡蘭成就調戲醫院護士,而且更加過分的是,當時的胡蘭成沒有錢,張愛玲經常給胡蘭成錢,而這些錢都被用在醫院護士上。

有天張愛玲來到胡蘭成的寓所,結果發現這段不當關係,發生爭執,大罵胡蘭成。即便如此,也沒能換來胡蘭成的回心轉意,之後張愛玲告別胡蘭成,隻身來到美國。而胡蘭成死性不改,甚至把他和張愛玲的感情出版成書,在書將自己極力洗白。

最後,張愛玲在美國寓所隻身一人生活,病逝於紐約,活了75歲。身邊沒有一人陪伴,去世後一週才被人發現。

三、差別導致評價不同

正所謂,文隨其人。楊絳的一生平和樸實,幸福美滿,因而寫出的文字平淡有韻味。而張愛玲的一生波瀾曲折,困頓潦倒,作家王小波評價她的文字:“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對女人的生活理解非常透徹。”故而她的文字冷冽,極具深度。

這兩種文風背後其實是二人家庭環境的區別,而楊絳之所以如此評價,也是因爲這一點。因爲在楊絳眼中,她覺得張愛玲筆下的女角色不夠賢惠、端莊,太過於市儈,甚至上升到攻擊對方的外表。

但是張愛玲認爲,這纔是現實女性的處境,面對楊絳的評價,她也毫不在乎,有時候會自嘲自己不夠美麗。

二者的境界差異也就決定了二人的文學地位。張愛玲是文學界中無冕之王,文學地位極高,即便是當代作家也不得不承認她的小說寫得極好,賈平凹說過,自己能夠跟她出生在一個世界上,能讀到她的書,這就很滿足了。可見張愛玲的地位之高!

楊絳的歲月靜好,是基於她個人幸福生活,故而寫不出特別深刻的小說故事,因而在文學地位上遠不如張愛玲。

結語

回顧楊絳對張愛玲的評價,以及二人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楊絳之所以會做出如此評價,是因爲她實在是過得太好了,在文字評價上跟張愛玲完全不一樣。

因此帶來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張愛玲的文字。可以說,二人的“文人相輕”是因爲評價不同所導致。楊絳實際上寫下這個評價時,也讚歎她文筆不錯。

說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沒必要把張愛玲神話,與其多關注她人,不如多關注她的書本,書纔是她最偉大的成就。作爲讀者也應該如此,不要因爲人而是要看重作品本身,從中汲取營養,這不失爲讀書之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