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王德成。”

“多大歲數?”

“三十一。”

“你哪個單位的?”

“我煤氣站的!”

“家在哪兒住啊?”

“丁字沽12號樓,4門301”

相聲糾紛

相信不少天津人都聽過這段相聲,這段由馬志明老先生創作的<

,因爲貼近生活,內容真實,一經演出受到廣泛好評。這其中的丁字沽12號樓,也成爲了當時的網紅地。

丁字沽作爲紅橋區最大的老樓集中地,和上篇中提到的王串場有着同樣的歷史。同樣是1952年的工人新村建設,丁字沽作爲紅橋區的優先實驗地區,承接了這一工程的全部樓房建設,據資料記載,政府先後在丁字沽地區修建民房5萬間,其中平房57排,三層和四層的樓房45幢。

工人新村建設

隨着城市建設的發展,到了1992年,當時興建的平房已經經歷了40餘年的時間,於是又將一、二、五段的平房改造成了六層的新式樓房就是現在的八十中學對面的風光裏、風采裏和風貌裏,以及今天的凱萊賽商廈等。

凱萊賽

但是遍佈丁字沽的那些三層和四層的樓房卻遲遲沒有拆遷,這些樓在當年可是廠裏領導才能居住的豪宅,曾經風光無限,但是再土豪的住宅,也抵擋不住時間的摧殘,淪落爲現在的老三樓、老夥單、老破小。

下面說說其中比較典型的小區代表。

丁字沽東大樓夥單

位於勤儉道上的東大樓,是1958年建造的,建造歷史已經長達六十年之久,樓內多以夥單樓爲主,房屋年久失修。據當地居民介紹,樓房房頂時不時的會有爐灰片掉落,並且很多樓的磚瓦一直顯露在外面無人修理。雖然這些年將樓外刷了一遍漆,那面刷漆的牆被居民戲稱爲"遮羞牆",除了能給外人一點錯覺,對於居民來說沒有一點改善。

同心樓同心樓

處於三號路和咸陽北路交口的同心樓,同樣建造於上世紀,和其他老舊小區的問題一樣,年久失修,雨季積水問題嚴重,當地居民一直盼着拆遷。總結

整體來說,當年工人新村建造的房屋質量都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三段的樓房無論是佈局還是設計都是最好的。當年76年地震之後市裏很多房子都倒塌了,但是這裏的房子僅有些裂痕,但是房屋的質量並不能代表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當時房屋設計思想已經不適應現在的人們的居住要求,夥單的通風性和私密性對這個時代來說,早就格格不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