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侯割據,戰亂不斷,使得當時的中國面臨着十分混亂的局面,在這期間,秦國在日益發展中積蓄着力量,最終在秦王嬴政的手上成功的掃六合,一統中國,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當時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文字,度量單位,都是不同的,在秦始皇統一後,統一了度量衡,建立起統一的制度,使得國家逐漸的步入正軌。

在這樣的政治制度基礎上,蒙氏家族始終爲秦朝在不斷的奉獻,作爲秦始皇的親信,盡心盡力的效忠,這樣的蒙氏家族究竟有怎樣的來頭會如此的得到寵信呢?

蒙家爲秦國的效力是要從蒙驁說起,他本身是一個齊國人,不過在當時的戰亂年代,很多不同諸侯國之間也有不同的國家的人在任職。

蒙驁就是這樣的一種人,在投奔秦國後,經歷了四位君王,他有着一身的武藝,在那樣一種靠着冷兵器戰鬥的年代,武藝決定着勝負,所以他在戰場上也是屢屢建立功勞,憑藉着自己的勇猛,先後曾奪取韓國,魏國十餘座城池,使得秦國在當時諸侯並立的情況下,得以快速的擴張自己的領地。

在後來秦始皇登位後,命蒙驁爲大將軍,繼續進行攻城略地,逐漸爲秦始皇打開了一統六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在蒙驁之後,他的兒子蒙武,孫子蒙毅,蒙恬都是秦朝有名的將軍,以至於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這樣評價:"蒙氏秦將,內史忠賢。"

在秦始皇統一之後,之前的大將王翦,李信這樣的名將都逐漸的消隱,但是蒙氏家族卻始終活躍在秦王朝,在當時幫助秦始皇建立統一國家的大將隱退的背後,其實是這些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們害怕君王的算計有一天會讓他們連這樣榮光也無法保存,但是蒙氏家族卻從未害怕。

在《史記 蒙恬列傳》中的記載,蒙氏家族的蒙恬,蒙毅後來成爲秦始皇最信任的心腹。"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爲內謀,名爲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這樣的記載說明了當時的蒙氏兄弟在秦朝時期已經成爲秦始皇最得力的人,一個在內行政,一個在外領兵,這樣的地位是當時很多人都沒辦法想到的。秦始皇爲何能夠將朝廷如此放心的交給這兩兄弟手中呢,更多的是蒙氏家族對於秦朝的忠心是幾代君王都能感受到的。

當然當時秦朝的建立,還有很多六國的剩餘勢力是十分的不甘心,而且此時的匈奴也是經常的進犯,因爲這一點,秦始皇還下令修築長城來防禦外敵入侵,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下,蒙氏兄弟對於秦始皇的統治地位有着很大穩固作用。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秦二世的登位則讓蒙氏家族的榮光也逐漸的熄滅,在太子扶蘇被秦二世用計害死,此時的蒙恬也被進行關押,在秦二世的宦官趙高的一再陷害謀劃下,纂改了秦始皇留下的聖旨,將莫須有的罪責堆壓在他的身上。

蒙恬回想這一生,家族曾經榮光萬丈,先祖對於秦王朝的忠貞氣節讓他無法對這個王朝作出任何違抗的決定,他也深切的知道,在他死後,整個蒙氏家族的忠貞氣節,在新的皇帝的眼中已經變得一文不值,他逐漸的沉默了,最終還是選擇服毒而死。

在秦始皇以至前面的君王,整個蒙氏家族從蒙驁開始,就一直爲這個國家效忠,到後來的蒙武,蒙恬,蒙毅,一家三代爲這樣的一個國家在盡心盡力,執着於自己心中的忠義,或許這是一份愚忠,但這樣的氣節卻是十分難得的,也就因此成就蒙氏一族三代的英豪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