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一声枪响宣告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凡我华夏同胞,不分南北,不分东西,不分老少,不分男女,都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抗日救亡战争中去,其中还包括我们的海外侨胞。他们虽身在异域,却心系华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抗日筹款

首先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线。七七事变爆发后,海外凡有华侨聚居的地方,都有华侨抗日救国团体的出现,例如“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共有350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诞生。

这些华侨抗日救国团体将海外上千万华侨联合在一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支援国内抗日。他们采取常月捐、特别捐、娱乐捐、航空救国捐、义演义卖捐等形式,援助国内抗日。

华侨妇女赶制抗日棉衣

从1937年到1939年,海外华侨共筹集了3000多批的抗日物资,大到飞机坦克,小到棉衣棉被,应有尽有,平均每月都有上百批抗日物资到达国内。以南洋华侨为例,仅1939上半年,南洋华侨总会就向抗日前线援助五十万套棉衣,二百一十七架飞机、二十三辆坦克和一千辆救护车,援助之大,令世人惊叹。

海外华侨除了援助军需物资外,还采取捐款和认购抗日国债的方式,来支援抗战。整个抗战期间,海外华侨共向国家捐款13亿多元,认购国债11亿元,侨汇95亿元。国民政府第一期发行的5亿国债,有一半是华侨认购的。另外说一下,海外华侨认购的国债,最后因内战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偿还,完全和直接捐款一样。

抗日公债

这些侨汇和捐款,大都以美金或英镑的形式流入国内,对稳定已经接近崩溃的国民政府财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救命良药。国民政府正是靠着这些外汇捐款,才能勉强维持住法币的发行,保住了抗日前线的军费供给。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抗战军费的三分之一来自于海外华侨捐款。

抗战期间,参与抗战捐款的华侨有四百多万人,他们当中有陈嘉庚这样的富商大贾,有郑潮炯这样的街头小贩,还有乞丐妓女。无论他们身在何地,是何种身份,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炎黄血脉。

陈嘉庚

其次华侨子弟回国参战,血荐轩辕。海外华侨不止捐款捐物,还动员年轻的子弟回国参战,以热血和生命保卫我轩辕故土。回国参战的华侨子弟,大多数都成为了国内紧缺的技术兵种。尤其是空军,美国华侨总会专门成立华侨航空学校,为抗日前线培训飞行员。国民政府歼击机飞行员有四分之三是华侨,华侨成为抗战空军的主力。1937年上海会战刚爆发,美国华侨总会就动员10名华侨飞行员回国参加空战。

1939年,南洋华侨总会得知抗战前线缺少汽车修理工,立即动员南洋华侨回国参战。前后有十批,共3000多南洋华侨机工回国,组成了南洋华侨机工队,转战各大抗日战场。仅仅为了抢修滇缅公路这个抗战生命线,就有1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为国捐躯。

华侨飞行员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他们最好的写照。除了这些华侨参战团体,还有华侨决死队、救护队、战时服务团、战地记者团等,大批的华侨子弟兵回国参战,为抗战的胜利献出鲜血和生命。

最后是回国投资,稳定抗战后方的经济。抗战时期,因为大片精华的国土沦陷,国家经济陷入了极端苦难时期。为了帮助国家稳定抗日后方,海外各地的华侨总会动员了许多华侨富商回国投资建厂。截止到1939年底,海外华侨投资的采矿、农垦、金融等各种实业,总金额达到16亿元。在那个局势动荡的战乱年代,这些投资大都是入不敷出,很难取得较好收益。但是海外侨商仍然坚持不懈地向国内投资,稳定了抗战后方的工农业,毁家纾难,不外如此。

抗日侨商

有一批人,值得铭记;有一些事,不容忘记;有一些牺牲,更需要我们永远缅怀。希望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抗战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群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