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聯儲真的能阻止經濟衰退嗎?

本月初美聯儲發佈的金融穩定報告裏充滿了可怕的警告。它指出,將關注“資產價格估值過高”的情況,報告還提到,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出現一波違約和資產價格大幅下降的情形。

“由於許多家庭陷入困境,貸款違約率可能上升,導致重大損失。”

面對此番警告,AAS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弗蘭克·肖斯特克指出,這其實暴露了美聯儲對自身情況的“不自知”,美聯儲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那數十年來實行的政策纔是這些風險的真正誘因。

肖斯特克認爲美聯儲通過調整貨幣政策對關鍵變量——實際儲蓄產生了影響,而實際儲蓄的變化將影響整個經濟,最終表現爲經濟在週期內的循環。

圖片來源:

子圖網

以下爲肖斯特克在論文中的獨到見解:

經濟是存在“繁榮”和“蕭條”兩大輪換週期的,而這一週期的變化由央行政策主導。

當央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時,實際儲蓄從財富產生者轉移到各種經濟活動中,這會推動經濟繁榮,需要注意的是,儲蓄的轉移單靠自由市場是無法實現的。而當央行開始改變其寬鬆貨幣立場時,實際儲蓄轉移到其他經濟活動的過程會放緩甚至終止,這阻礙了經濟發展。

因此,無論何時,只要央行採取寬鬆立場,都應被視爲經濟繁榮的開始。相反,如果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則接下來很可能會出現經濟蕭條或資產清算(價格下跌)的情況。

資產清算的嚴重程度將取決於經濟繁榮期間造成的扭曲程度。失真程度越深,清算時候資產價格回調幅度就會越嚴重。在這一時期,央行和政府任何通過貨幣刺激來對抗資產價格下跌的努力都只會破壞實際儲蓄量,從而削弱經濟。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貨幣政策立場的轉變和經濟形勢變化之間是存在時滯的。貨幣時滯是指貨幣行動與其效果之間的時間距離,即從貨幣供應量增加到物價普遍提高有一個較長時間的傳導過程。

所以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了,但經濟要很久之後纔出現衰退,最終可能只是放緩。這是因爲決定一個經濟體陷入衰退還是經濟放緩的因素是實際儲蓄。

只要實際儲蓄仍在增長,央行緊縮貨幣政策將只會導致經濟放緩而不是衰退,原因是與財富消費者相比,財富創造者更多,實際儲蓄的增加恰恰能反映了這一點。

並且,只要實際儲蓄不斷增加,中央銀行和政府官員就會給人一種印象,即他們有能力通過貨幣政策來消除經濟衰退。然而,貨幣政策只會減緩這個過程。

一旦實際儲蓄開始減少,通過貨幣政策就能保持經濟運轉的幻想就將破滅。並且,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經濟就會開始下滑,即陷入衰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實際儲蓄減少的情況下,即使是最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也無法扭轉經濟衰退的趨勢。因爲寬鬆的貨幣政策無法扭轉危機,反而會進一步破壞實際儲蓄的流動,從而進一步削弱生產結構,進而削弱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這也是美聯儲發出警告背後的問題所在)

最後,將經濟衰退的原因歸結爲股價下跌是錯誤的認知。一般理論認爲,股票價格下跌會降低個人財富,從而削弱消費者的支出。並且,由於消費支出佔GDP比例高達66%,這意味着股票市場的下跌會使經濟陷入衰退。

但問題在於,實際儲蓄纔是推動經濟增長的要素,而不是消費者的需求。並且,股票價格只是反映了個體對現實事實的評估,他們的評估很容易被央行大量注入的流動性迷惑。往往在央行改變貨幣政策立場後,個體才能更清楚地看清現實,開始修正之前的錯誤評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