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萬家燈火。 受訪者供圖

重慶市酉陽縣龔灘古鎮,有一位”打更人“ 程慶雲。

他身着藏青色的土家族服飾,一雙老舊的布鞋,拿着竹梆子、揹着燈籠在龔灘古鎮內行走打更。不久前,他剛獲得“第五屆全國119消防獎先進個人”。

足足走了21800公里

作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龔灘古鎮內有居民400多戶5000餘人,由於古鎮內有大量的木質結構房屋,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爲了加強古鎮消防安全,提升居民消防意識,2010年,社區在古鎮內尋找“打更人”,程慶雲聽到這個消息,毫不猶豫的選擇參加了,從此,他與打更工作正式結緣,成爲古鎮消防安全的守護者。

靠農活爲生的農戶,怎麼能如此熟練地操作消防器械?程慶雲說,這還得益於小時候的耳濡目染,程慶雲的父親曾是龔灘古鎮的第一代“打更人”。程慶雲的父親義務爲龔灘古鎮的打更人,從小程慶雲就跟着父親行走在古鎮中,守護古鎮安全,他覺得自己使命在肩。

一來回,十年過,足足走了21800公里,從古鎮的北門到南門來回有6公里的路程,每天從晚上9點半到凌晨12點,風雨無阻,走在古鎮小巷中,走進家家戶戶的夢鄉里。

數年間從未發生一起火災事故

程慶雲的家在古鎮西秦路,推門而入,映入眼簾的是堆放在門前的打更裝備和滅火器,看着被磨得光滑的竹梆子,程慶雲笑着說:“出門打更,提醒人們防火防盜的同時我自己也養成了家中配備滅火器的習慣。”

10年打更,程慶雲不僅熟練掌握了各種消防器材的使用,還是龔灘古鎮消防的“活地圖”,古鎮所有室內外消火栓的位置和出水情況,他都瞭如指掌。在每天的打更工作中,他也會下意識的檢查消防設備的情況,一旦出現損壞情況,便立即向社區彙報,及時更換消防設備。

長年的消防工作經驗,也讓他敏銳地意識到,做好消防工作關鍵還得“防”。隨着城市的發展,古鎮裏青年人都出去工作,只留下大量的老人、小孩,急需提高他們的消防知識。所以,程慶雲經常不定時召集大家一起來學習消防知識,學習消防栓等防火器材的使用。

鄰居老羅說:“10年了,都習慣了,每天晚上只要一聽到慶雲的打更聲,就知道該檢查電源,收拾睡覺了,這是睡前必聽曲目。”

10年間,一把竹子製成的更桶和一盞紅色的燈籠,是程慶雲十年打更路的陪伴,與他一起跨過時間的長河,見證了龔灘古鎮的變遷。

2017年,程慶雲被酉陽自治縣消防大隊聘爲消防公益宣傳大使。今年,程慶雲獲得“第五屆全國119消防獎先進個人”。這些讚譽,不僅是對他消防工作的稱讚,更是傳承“打更”文化的肯定。

如今,64歲的程慶雲是古鎮裏唯一的更夫。他還在路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