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你會選擇刪除對方的聯繫方式,還是留着做普通朋友?

很多人都做不到狠心刪除對方,她們會覺得,做不成愛人,還可以成爲朋友,何必做得那麼絕,留着聯繫方式也沒什麼關係,但真的如此嗎?

可能這只是你給自己找的藉口罷了,你不捨得這段感情,你無法放下他,你只能讓自己留着他的聯繫方式,萬一以後想念他時,還可以再聯繫他。

只是你卻忘了,你在想念對方的同時,他可能早已經走得很遠,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留你停在原地,回憶着過去的美好。

既然已經分手了,就狠狠心,刪除對方的聯繫方式,不要讓自己有所念想,就讓彼此好聚好散,體面地說再見吧。

當然,刪除對方只是第一步,這只是放下的開始,但不是唯一的選擇。

給分手一個儀式感,讓彼此更好地放下

電影《前任3》中的孟雲和林佳,本來是一對很相愛的戀人,卻因爲彼此的追求不再一致,最後分手。

其實在分手後,他們還是放不下對方的,他們都在偷偷地注意着對方的生活,想看看對方到底過得怎麼樣,同時也希望對方能夠重新找回自己。

孟雲會在林佳生病時,翻出以前她喫的藥,想要打電話送給她,會在喝醉時給她發信息,問她爲什麼不回來,也會在看到她和別人在一起時黯然轉身。

林佳也是同樣的,她一直都在期待孟雲能夠回頭來找她,可每次孟雲都只會躲在暗處,不敢直接面對她,這讓她很是失望。

他們也想和好,也想回到從前,但兩個人也明白再也不可能了,這個時候,兩個人選擇給分手一個儀式感,讓彼此體面分手,從此以後,各過各的生活。

孟雲戴着緊箍咒在大街上喊着“林佳我愛你”,而林佳喫芒果喫到過敏,他們用這種方式紀念曾經的感情,也代表他們要放下這段愛了,從此後,兩個人就是陌生人了。

以前看這部電影時,覺得結尾很是傷感,後來重看,忽然發現,或許這纔是最好的結局,兩個人各自開始新生活,不會再糾纏着從前,那段愛已成往事,最重要的是眼前,這不就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道理嗎?

對方有困難時會給予幫助,但會明確表示不再愛她

分手後,到底應不應該接受前任的幫助?

我覺得這要分情況,如果你明知道對方有伴侶,還要一直麻煩對方,這樣的幫助就是對彼此造成困擾,或者你明知道對方對你還有情,還要接受他的幫助,那就等於給自己找麻煩。

《親愛的自己》中,李思雨想要開發新的項目,但她沒有那麼多錢,只好到處去借,這時候陳一鳴知道了她的困難,主動賣了房子,把錢全部給了她。

但這時候的陳一鳴已經不再愛她,他愛的是另一個人,所以他也會明確告訴李思雨,這只是他的一點心意,沒有其他意思,他們也不可能再回到從前。

雖然還是會爲他們的感情鳴不平,但陳一鳴的處理方式還算明智,如果一邊有女朋友,另一邊又和前任糾纏不休,那就說不過去了。

他雖然幫助了李思雨,也不過是爲着過去的歉疚,這樣的幫助會讓他稍微心安一些,從此後也可以不再想起她,真的開始新生活了。

感情最怕拖泥帶水,不愛就是不愛了,沒必要糾纏着不肯放手,或許你會再次幫助她,但也應該明確告訴對方,不再愛她,希望她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也不再有所期待,或許這也是放下的一個方法。

如果兩個人已經分手了,那就學着放下,而不是一直糾纏,一直懷念從前,不肯往前走,這隻能讓自己受傷。

你可以選擇刪除對方的聯繫方式,從此和他成爲陌生人,不必遺憾,不必難過,總有些人是你生命的過客,只有把他清除出你的生命,才能讓新的人住進來。

當然,刪除對方只是放下的開始,你還可以有其他選擇,比如,可以給分手一個儀式感,兩個人好聚好散,比如,明確表示不再愛對方,但還是會繼續幫助她,這也都是可以的,具體要怎麼做,還要看你們之前相處的情況。

事實上,真正的放下,應該是內心的波瀾不驚,是你哪怕再次面對他,聽到他的名字,都不會再有心動的感覺。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不管你做什麼都不會再受影響了,因爲你已經從過去走了出來,你又找到了重新開始的勇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