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義烏的夜景,想到的便是佛堂古鎮。

初冬時節,古鎮的夜晚好不熱鬧,街燈漸次亮起。一路串聯起石板路、粉牆黛瓦、幽深小巷、木雕門窗,以及萬家燈火……

在即將迎來的2020年佛堂鎮最重大節日之一的“十月十民俗文化節”來臨之際,備受全市人民關注的伏虎橋泛光照明終於亮燈了!

除了老街浮橋夜景外,美麗城鎮建設給千年古鎮佛堂新添了一處美麗的夜遊打卡地!

伏虎橋的青石板,雖是新鋪,卻迴盪着悠遠而古老的腳步聲;那伏虎橋燈幻下的靜靜流淌着的江水,曾經承載過多少過往的船隻呢!

江南名鎮數佛堂!佛堂有千年歷史,明清時期被譽爲“浙東四大重鎮之一”,2007年被評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佛堂以突出的佛教文化、商業文化和古民居文化,爲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圍繞“千年古鎮、清風商埠、佛教聖地”主題定位,2016年底以來,佛堂鎮銳意改革創新,勇敢承接國家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省首批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等15個國家和省市級改革任務,強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和美麗城鎮建設,提升城鎮品質。

伏虎橋的名稱來自於“大士伏虎”的典故。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義烏江邊小江灘的低坡山嶺上,常有兩隻老虎出沒,它們“爭食交鬥,咆哮震巖”。傅大士手持錫杖,站在兩虎中間,隨即兩虎低頭受命,各奔東西而散。從此,傅大士的錫杖也便稱爲“虎杖”,義烏江小江灘上的小高嶺,也被百姓們稱爲了“伏虎嶺”。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座長160米,寬8米,5孔混凝土雙曲拱石樑大橋在此建成,人們據此典故將這座大橋命名爲“伏虎橋”。其橋東端,傳說就是當時傅大士持錫杖勸解虎鬥的伏虎嶺舊址。

這座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橋——伏虎橋,曾是連通佛堂南北兩岸的重要通道,因年久失修,無法滿足交通需求,於2018年7月拆除重建。

針對伏虎橋現狀,佛堂鎮按照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聯動義烏市交投集團,強化美麗城鎮建設規劃引領,採用水橋式廊橋主題和古建築風格,規劃伏虎橋改建工程。

據瞭解,新伏虎橋是集交通與景觀(廊橋)爲一體的橋樑,是義烏江上第一座拱橋結構,改造工程爲義烏市重點工程,橫跨義烏江、連通佛堂古鎮南北兩岸,橋樑長212米,寬33.5米,行車道橋寬22米,廊橋寬9米,中間設2米綠化帶,行車道橋爲雙向四車道。

其中,廊橋總長204.8米,建築層數2層,主要結構類型爲木結構,佈置有牌樓2座、八角重檐亭2座、抱廈4座、連廊8座;以二層閣爲分界,南北對稱佈置。整座橋樑通過設計行人休息區、搭配綠化等設施實現人車分流,並與義烏江沿河佛堂老街景觀、遠處萬善浮橋成爲佛堂古鎮一景。義烏市交旅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新伏虎橋建設工程於2018年7月25日開工,2020年1月交通行車道正式通行。日前,美麗廊橋順利開通。

除了伏虎橋泛光夜色之外,佛堂鎮藉助美麗城鎮建設載體,今年還打造了“蒲川之夜”網紅街,佛堂夜清潤以及大成路建設路仿古建築羣泛光,在今年的十月十民俗文化節將全部亮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