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角“...”點選“設爲星標”

添加★標 不再錯過推送

每天 8點 12點 20點不見不散~

作者:每晚一卷書

最近,《人物》雜誌一篇關於00後的文章火了,裏面提到一個特殊羣體:生產iPhone 12的00後。

印象裏,00後一直都是爸媽眼裏的小孩,沒想到,最早的一批00後,已經踏進流水線。

跟以往的年輕人不同,他們中的一些人選擇了流水線的工作,卻不會一直待在同一條線上。

他們自嘲是“提桶者”,把人生裝在一個桶裏,爲了便於遷徙,桶裏只有維持生活最低限度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工資到手,或是一旦覺得太累太苦,他們可能就會提桶跑路。

一個00後提桶者的標配

從一個廠區,遷徙到另一個廠區,如同候鳥一般,乘旺季而來,踏淡季而去。

他們中大部分的人,在讀書時,沒有做長遠的計劃,步入社會後,沒有能力和精力去思考提升,只能躋身於流水線,做些機械式的工作。

剛開始他們想賺到足夠的錢,好早日脫離這種枯燥無趣的生活,但往往到了9月又會回到工廠,週而復始,過上一眼能望得到頭的生活。

提桶者的話題上了熱搜之後,評論區有這樣一句話:原來人與人的差距,真的可以大過銀河的距離。

扎心又悲涼。

以前我生活在農村,那裏的教育十分落後,很多人高中沒畢業就出社會打工了。

在他們眼中,讀不讀書、上不上大學,都無所謂,反正早晚都是要出來打工的。

但是,一旦他們工作兩年後,就一定會後悔,因爲那時候他們才明白:讀書與不讀書,差的是整個人生

最近,關於“打工人”的梗層出不窮,其中有個段子讓我印象深刻:

沒進電子廠之前,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而今我在廠裏上着班,零件和零件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晚安,打工人!

其實這不是段子,而是殘酷的現實。

《2019年全國教育統計公報》顯示,全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爲4002萬人,而高等教育的入學率僅爲51.6%。

這意味着,近一半人高中畢業就走上社會,這還不包括那些只讀了初中的人。

《人物》雜誌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19歲的黃牙初中畢業就出來混社會,在富士康上完第一個夜班,他就崩潰了。

他每天工作的內容極其簡單,就是給iPhone 12打螺絲,一個比半個米粒還小的螺絲,要拿幾斤重的螺絲槍去吸,稍不注意,就吸歪了。

這樣的螺絲,他一晚上平均要打1300個,也就是說,反覆抬手一千多次,幾乎十多秒要重複一次相同的動作。

機械化的工作讓他不堪重負,漸漸人也變得麻木了,他想逃,卻又無處可去。

每天高強度的工作,掠奪了他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即便他想改變現狀,去讀書去學習,但在基本的休息時間都難以保證的情況下,意志力永遠都會敗給惰性。

於是,就在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喫等死的狀態下,循環地過着勞碌的日子。

生活從來都是公平的,對每個人都不例外。人這一輩子,該喫的苦,一分都不會少。

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喫到讀書的苦,將來必會經歷生活的苦。

當你真正走進社會時,你纔會發現:跟生活的苦比起來,學習的這點苦,真的算不上什麼。

看過這樣一個數據:在95后里,有一半以上的人嚮往的職業是網紅,現如今輟學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想通過走紅網絡賺錢。

讀書太累了,我爸媽辛辛苦苦一輩子也就賺那些錢,相比之下當網紅輕鬆多了。

在他們眼中,網紅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住着寬敞的房子,用着最貴的奢侈品,只要拍拍視頻,開直播和粉絲聊聊天,所有的錢都會輕鬆地掉進口袋。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光鮮亮麗的背後,藏着的是日復一日的努力。

李佳琦一句“OMG”,月入8位數,背後卻是一晚試色200只口紅的繁重任務;

薇婭一場直播狂賺3億,代價是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玩命地工作;

李子柒火遍全球的背後,是“2萬餘條素材,來來回回開關4萬次,按每條素材走25步來算,步行約260公里”的積累……

哪有什麼一夜成名,都不過是百鍊成鋼。

即便付出如此艱辛,全國幾億人中,能幸運地成爲李佳琦和李子柒的又有幾人呢?

還記得高考“零分考生”徐孟南嗎?

十年前,他在每張答題卡上面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以此表達對現行教育制度的不滿。

十年後,他不得不面對“現實”,重新回到高考考場。

十年前,他放棄高考之後,輾轉各地工廠打工: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髒活累活幹了個遍。

十年後,他說:

對我這樣的農民子弟來說,高考是一個改變我們命運的機會,而我浪費掉了。

他後悔了,可人生不能重來,即使迷途知返,那個少年時代,那個最好的讀書年華,再也回不來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

安徽潛山一個僅有3000多人的逆水村,卻相繼走出334名大學生,其中包括34名碩士和26名博士,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博士村”。

爲什麼這個村子這麼厲害?

據說在逆水村,教育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

孩子們不比喫穿,只比學習,誰家孩子學習成績好,誰家就是村民心目中的“光榮戶”。

不少村民家中還掛着“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的條幅,以此來激勵孩子們用功學習。

那些孩子心裏比誰都清楚,讀書是他們走出大山唯一的捷徑。

白巖松曾在節目裏說:

(有些)孩子除了上學,真的是沒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

學歷不是目的,卻是敲門磚;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此生最容易走的路。

知乎上有個人提問:

年輕人應該多見世面,把學費拿來唸書,還是環遊世界更划算?

有個高贊回答說:

在沒有充分知識作爲前提的情況下,即使行了萬里路,也不過只是郵差而已。

深以爲然。

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即使看到再美的風景,也很難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傳神的句子去描述。

即使遇到再漂亮的美人,腦海裏也很難想起“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樣貼切的形容。

即使遇到再開心的事情,也難以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來表達內心的喜悅。

張文宏醫生說過一段很精闢的話:

不讀書,就是人家怎麼欺負你,你怎麼欺負回去。

但如果你書讀多了,你會選擇不再跟這些人有關係。

你被人欺負慣了,你就知道欺負人的嘴臉是怎樣的,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紀小的、權力沒你大的人。

是啊,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頁都算數。

語文課上認的那些字,除了能讓你給心愛的人寫情書,還能讓你在遭遇困境時,從前人的著作中吸取智慧。

數學課上那些公式,買菜時候或許根本用不到,但是能讓你在買基金、做投資的時候,快速分析哪個更賺錢。

英語課上那些句子,除了讓你能不看字幕地追美劇,還能讓你在旅遊時輕鬆和別人交流,深度體驗當地文化。

我不敢說現在學的所有知識都有用,但相當大的一部分,會讓人受益終生。

董卿曾說:

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加出色。

的確,一分耕耘纔有一分收穫,苦難之後皆是美好。

那些喫過的苦,讀過的書,最終都會鋪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知乎上還有一個問題:

哪些瞬間,讓你非常後悔高中沒有好好讀書?

有個高贊回答:

第一次後悔,是沒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第二次後悔,是沒本事追求自己愛上的人,於是,餘生只剩下妥協和無能爲力。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在該好好學習、努力拼搏的年齡,選擇了安逸。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封父親寫給兒子的信:

今天多讀的書,

就是明天翱翔的翅膀。

今天多學一點知識,

明天就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瘋狂的青春期,

也不願看到你成年後的卑微。

讀書實苦,但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與君共勉。

一分耕耘纔有一分收穫,

苦難之後皆是美好。

【言之有“禮”,天天贈刊】小編將從本文選取1則走心留言,贈送2020年第23期《青年文摘》雜誌1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