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南陽鎮農業園區黑雞樅菌試驗基地,10多名工人正在大棚內忙碌着,培土、灑水、升溫……大家分工有序,忙而不亂,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是該鎮退休黨員王權和幾名農技中心黨員經過多次考察和調研後,探索出的富民增收新路徑。據瞭解,這批黑雞樅菌將在一週後上市,可帶動1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鹽城市大豐區南陽鎮宣傳辦董曉娟攝)

近年來,該鎮以“黨建+”爲引領,統籌發揮組織、統戰、退役軍人等各條戰線資源和優勢,充分激活黨員“紅細胞”,築牢基層紅色堡壘,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黨建+產業發展,強壯鎮域經濟筋骨

南陽是閥門特色產業重鎮,素有“閥門之鄉”的美譽。上世紀70年代,幾名下放知青籌資開辦了通商閥門廠,並於1980年成立黨支部,點燃了產業發展的星星之火。伴隨着改革開放的號角,南陽閥門產業迅速壯大,擁有各類鑄造及閥門加工企業數百家,成功開發截止閥、蝶閥等數百個特色產品,形成從毛坯鑄造、閥體加工、整機裝配到出口銷售一條龍的產業格局,產品85%外銷歐美等國際市場。如今,紐威、奧克、法爾、固威、洪聯等12家規模企業均成立了黨支部,並在工業園區成立聯合黨支部。在各黨支部的引領下,企業黨建優勢逐步轉化爲發展優勢,一個個技術難題陸續被攻克,“市場蛋糕”越做越大,有力推動了鎮域經濟加快轉型升級。今年1-10月份,該鎮閥門產業開票銷售6.67億元,佔全鎮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的65%。

(鹽城市大豐區融媒體邱鵬攝)
(鹽城市大豐區融媒體單培泉攝)

吳洪生是洪聯鑄鋼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一,也是該公司黨支部書記。1984年,他從部隊退役返鄉後,創辦養雞場,用智慧和汗水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2年,吳洪生看到南陽閥門產業迅猛發展,敏銳覺察商機,緊跟鎮政府招商引資的腳步,與幾名合夥人籌集資金60萬元,註冊成立洪聯鑄鋼有限責任公司。近20年來,吳洪生不忘軍人本色,牢記黨員初心,帶領公司員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攻克了大口徑閥門歷年來氣孔、砂孔嚴重以及產品報廢率高等方面技術難題4個。公司年產量從最初的七八百噸增產到五千多噸,資產從幾十萬元增長到380多萬元,員工的月薪也隨之增至五六千元,個別工種月薪達到七八千元。

非公企業黨建方興未艾,政府“紅細胞”爲企服務同樣給力。華騰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是該鎮招引的一家鑄件精加工企業。去年,該公司到該鎮投資考察後選中了一處項目地塊。由於該地塊需要進行資產過戶,卻因涉及國有資產分割給兩家企業,手續辦理較爲複雜。該鎮負責同志主動出擊,研究會辦,安排項目服務中心黨員服務小組迅速協調,短短3天時間,幫助該企業辦結資產過戶手續,促成了投資項目順利落戶。該鎮的高效服務感動了華騰公司負責人,在該公司的牽線搭橋下,一批滬上企業前來考察洽談,拓楚、萬誘引力兩個滬商投資的億元項目成功“牽手”該鎮。

黨建+脫貧攻堅,小康路上一戶不落

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538戶920人、6個市定經濟薄弱村,是該鎮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近年來,該鎮組織300多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538戶低收入農戶,以精準務實的舉措確保真脫貧、不返貧。對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的邊緣戶,通過收益分配、安置公益性崗位、政策兜底等措施,因戶施策提高收入,並建立完善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確保貧困戶人均年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

城鄉村村民胡文俊是一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當時家庭人均年收入僅有5000多元。該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施永華與他結對後,先是幫他購置肥料、果樹苗,指導其試種果樹,後來又介紹他到鎮裏億然閥門公司工作。“每個月我能拿到2400元工資,再加上土地流轉收入每畝1000元,現在年收入近9000元。不僅如此,政府還幫我兒子、兒媳申報‘一戶多殘’,每個月能獲得補助960元。”胡文俊滿意地說道。

(鹽城市大豐區南陽鎮宣傳辦董曉娟攝)

聚焦產業脫貧,該鎮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開拓脫貧增收新路徑。東欣農作物生產專業合作社由該鎮退休黨員王權等“農技人”投資成立,主要從事黑雞樅菌種植。“黑雞樅菌種植雖然市場前景好,收益高,但對種植的周邊環境和工序、流程要求比較高,風險也大,我們不敢讓百姓冒太大的風險。爲此,我們幾個黨員自籌資金,在園區建了3個大棚。等今後技術成熟了,我們帶領指導農民一起種,把產業做大做強。”王權信心滿滿。

黨建+富民強村,當好村企聯建“紅娘”

柿子種植是該鎮的傳統特色農業之一,主要集中在城鄉村和誠心村。早年前種植面積高達1萬畝,近年來由於品種落伍、缺少深加工、銷路侷限等多種原因,面積逐步萎縮至5000畝。爲了讓這一富民產業煥發新生機,該鎮決定招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來鞏固擴大柿子種植。看中這裏的“原料”充足,今年初,區健農食品廠將農產品深加工項目落戶該鎮。

隨後,該鎮黨員幹部殷益官積極牽線搭橋,最終促成了該公司與城鄉、誠心兩村簽訂聯建協議。據瞭解,該公司將分別在兩村擴大500畝水果柿子種植基地,提升柿子深加工水平,建成1萬噸柿子醬、柿子餅生產線,新建水果柿子種苗培育中心,預計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帶動兩村種植戶增收100萬元。

(鹽城市大豐區融媒體邱鵬攝)

“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啓動以來,該鎮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度挖掘本地資源,精心編排項目需求,牽線引導工商資本下鄉“聯姻”,加速釋放多方共贏的“乘數效應”。目前,該鎮聯建工作取得良好開局,13個村(居)採取“一對一”“多對一”模式,與14家企業攜手聯建,村企雙方將圍繞農產品加工、鄉村工業、產銷合作、農旅融合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繪鄉村振興最大“同心圓”。

黨建+農房改善,“紅色鄰里”笑聲朗朗

在該鎮廣豐新型農村社區,有3片由鎮政府爲120戶居民劃定設立的“我家小菜園”。每天清晨,村民單亞芳都會來到自家20平方米的小菜地裏勞作。“都過了大半輩子了,沒想到能住進120平方米的新房,政府還分了塊小菜地給我。真是過上了城裏人都羨慕不來的田園生活!”單亞芳感慨道。不僅如此,她還在社區做起了保潔員,每個月1200元的工資讓她很是滿足。如今,她在自家設立了黨員聯絡驛站,並加入村民自治隊伍,爲社區居民開展政策宣傳、民意收集、矛盾調解等工作。

(鹽城市大豐區融媒體單培泉攝)

今年以來,該鎮聚焦農房改善“後半篇文章”,將黨建工作與農房改善有機結合,以解決羣衆身邊的“關鍵小事”爲切入點,構建起“村(居)黨總支—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三級聯動組織架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價值引領、宣傳動員、聯動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着力打造紅色鄰里“5分鐘服務圈”。

(鹽城市大豐區融媒體單培泉攝)

爲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社區自治體系,該鎮聚焦“蘆蕩火種”這一獨特的黨建文化,成立了紅色鄉賢“鄉村智囊團”,建成了“書記工作室”“有事好商量工作室”“人大代表座談室”“黨員懇談室”等功能室,及時協調解決居民的煩心事。53歲的彭慶華腿腳不便,與90歲的老母親居住在一起,使用原先統一安裝的馬桶頗爲不便。對此,廣豐村黨總支迅速組織黨員重新購買,併爲其安裝到位。與此同時,鑑於其無法耕種鎮裏劃分的“小菜園”,“鄉村智囊團”主動出擊,請人代種,並將新鮮的蔬菜送到彭慶華家中,這讓他感激不已。 (文/葉東昇董曉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