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採訪中,導演吳鷹翔給出了他在這個項目上的改編公式:70%的傳統+30%的創新。

“尊重故事內核,但不重複情節;影片整體審美重現傳統,而在鏡頭語言和製作技術上創新;在對傳統武俠片還原的大基礎上,一定程度增加符合網絡電影看點的元素。”

作者:藍二

編輯:王子之

版式:王威

在演員黃奕的粉絲看來,今年是她真正意義上的一次復出。

《演員請就位2》中,對陳凱歌導演電影《風月》的重新演繹,打破了很多人關於黃奕留存的舊印象。曾經嬌憨靈動的她,已由人生中走出了內斂剋制的表演狀態。

在節目中,陳凱歌導演評價她演出了“天真與孤獨,剛強與決絕”的層次——無獨有偶,隨後黃奕拿出的正式作品和新人物,也是這樣的狀態延續。

11月23日,黃奕主演的《白髮魔女外傳》在愛奇藝上線。這部影片改編自《塞外奇俠傳》,將做故事的點放在了已經遭遇變故之後的白髮魔女,在塞外的行俠與情感。

白髮魔女的故事中,人物所帶來的魅力是超羣的,而在這次的新創作中,在人物本身最具華彩的“傲”與“情”的核心基礎上,創作者非常明確地希望塑造一個更成熟的女性形象,藉由這個形象去延展隱於原著隻言片語中,白髮魔女後續人生中的一些可能性,去挖掘這個人物的成長性。由此卻也非常難得的,在網絡電影中,終於有了一個以成熟女性爲第一主角,且具有強大力量和獨立性的存在。

自武俠題材於院線式微之後,觀衆對俠義江湖的需求就被網生內容領域所接續,每年均有相應劇集或網絡電影不斷出現,對於武俠名家和港片經典的改編勢頭也一直持續。再加上網絡電影對奇幻題材的升級嘗試,基於這兩大類型也逐漸形成了一條在“東方美學”上競爭探索的賽道。

關於《白髮魔女外傳》中的改編與發揮,導演吳鷹翔也代表主創團隊給出了他們的創作公式:70%的傳統+30%的創新。

“最大程度地尊重故事內核,但不重複情節;影片整體審美向傳統靠近重現,而鏡頭語言和製作技術則進行創新;在對傳統武俠片還原的大基礎上,一定程度增加符合網絡電影看點的元素。”

導演 吳鷹翔

用創作解讀爲老IP添補一塊“新拼圖”

在導演吳鷹翔看來,在這個時代改編過去的作品,最大的價值是去探索當代解讀和技術創新能否與經典碰撞出新的火花。

作爲梁羽生先生筆下最經典的人物之一,白髮魔女故事的拍攝版本非常多,位列其中,《白髮魔女外傳》稍顯另類,可以說在故事層面進行了一次創作冒險。

影片講述的是已經成爲白髮魔女的練霓裳,捲入的一場江湖與朝堂的血雨腥風,以及在其中遭遇的新的愛恨情仇。

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場創作就像是創作者爲白髮魔女整體故事補上的一塊拼圖。

原著中,練霓裳白髮之後,遠走天山隱居,也在當地行俠除害;而社會層面則是風雨飄搖,晚明政權加速衰敗,關外敵人不斷逼近。將這兩點把握住,影片延展出了一個在當時情勢下可能發生,也可能牽扯到主人公的陰謀危機。這種創作想象基於的是歷史背景、塞外局勢與人物經歷的自然延展,它是一個縮影,可視爲創作者對後續的山河鉅變中這位俠女生命內容的延伸與投射。

而藉助這場危機,一方面創作者依然在遵循與強化白髮魔女“特徵性”的人物魅力:在武俠江湖中的傲然、強大,一種梁氏武俠“性別轉換”式的特殊存在;以及情感上,執着不捨與自我獨立的並存。

但主創們也希望爲白髮魔女標誌性的情感內核加多一些層次。

“傳統的白髮魔女講的是愛而不得,在此基礎上,我們這次想講的是得而不愛”,這是創作者們通過這塊新的拼圖想補充和透視出的人心的一個側面。

影片中新增的男主角常安,對白髮魔女由從衆式的誤解到了解後的傾慕,最終爲她、同時也爲忠誠而付出生命。通過這一枝節的增加,主創們以比較當代的思維去探討人的情感關係與孤獨宿命,但同時針對這一新生的情感關係也保持着極大的剋制與留白,以成全自身對原著的尊重。也正因此,當觀衆去反觀影片中練霓裳對常安的態度,也是或可有“千人千面”式的觀感。

破除刻板的人物塑造,好演員入場

着力塑造與打磨人物細節,通過寫實設計與演員表演形成比較突出的人物狀態,這是《白髮魔女外傳》在一衆網絡電影中相當拔尖的部分。

比如對於白髮魔女練霓裳,降低“魔”的程度,強化普通人的身份,就是主創們破除刻板的有意爲之。

“我們能看到許多老片中,通過妝發和功力的設計,都放大了所謂魔女的魔性,這是我們不贊同的。我們想做的只是,一個普通人遇到大的困境,如何真實地去應對。”

黃奕的出演無疑是影片中非常大的加分項。

都知道網絡電影缺演員,而具體到動作片領域,富有一定經驗與號召力的傳統影視男演員事實上正在不斷入場,好的女演員卻相對會有更大的缺口。

在導演吳鷹翔看來,爭取好演員加入網絡電影項目時,創作者本身需要先做足功課,充分展現出專業性,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

在邀請黃奕出演練霓裳時,他準備的不僅有完整劇本,還有自己對人物情感起伏線的詳細解析,可以細化到人物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在影片中會保持多長時間,第幾分鐘會發生轉折,情緒的等級是什麼程度,等等;同時還會將影片畫面和人物形象的資料準備得非常完備,比如人物的所有造型圖,頭髮皮膚的顏色,服裝的顏色和造型,畫面的呈現質感效果,等等。所有資料組合起來,才成爲吳鷹翔覺得適合與演員溝通的方案。

影片中,黃奕飾演的白髮魔女外有俠者的英氣利落和強者的穩健自持,內在表演上則會呈現出遊刃有餘的精準。作爲經歷大起大落後的沉靜之人,黃奕的白髮魔女沒有刻意表演的用力痕跡,眼角眉梢流露情緒,內斂剋制中卻包含着多種層次。

除黃奕之外,影片中飾演常安的演員施駿喆,以及飾演反派的資深演員杜玉明、劉碩等,也共同形成了一個基礎紮實的演員陣容。

作爲網絡電影領域與傳統影視演員合作較多的導演,吳鷹翔能感受到,資深影視演員下場給網絡電影製作與呈現帶來的收效,以及對錶演上的整體帶動作用是非常顯著的。

“在影片創作中,成熟演員會有更多的思考,會給到很多細膩的反饋,對於表演也會有更多的堅持。他們的專業不僅幫我們這些導演補足了很多,也會傳遞給新人演員們很多態度和經驗。”

在《白髮魔女外傳》中的一個典型場景是,影片末尾常安去世之時,練霓裳眼含淚水,起身離去。黃奕對此處的理解是,練霓裳離去的過程中,淚水應該要落下,但不落在最初,而應在走出幾步、悲愴情緒加深之後,潸然落下。爲了這個淚水與步伐的最佳匹配,她堅持拍了六七條,直到得到效果最好的一條。

傳統與新學的平衡與結合

源起傳統武俠IP,《白髮魔女外傳》自然是有對傳統港片的致敬,但它又試圖在傳統與新學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情感文化、美學視覺根基於傳統,質感上向老片靠近,與此同時結合商業類型的鏡頭語言和技術特效,並一定程度上輔以網絡電影的有效元素,這正是《白髮魔女外傳》的平衡術。

致敬與還原,是該影片最基本的準則。可以明顯地看出,影片畫面質感向老港片靠近,服化道設計上追求傳統但比老片更精細。打鬥動作追求寫實,不做誇張和玄幻的設計。對於人物拍攝的俯拍仰拍角度,也比較偏向90年代港片風格,攝影剪輯都比較舒服鬆快。

由於本身既有長期的國畫美術功底,又是廣告片導演出身,吳鷹翔在此次傳統武俠質感的追求上,已經向比較細微的顆粒度深入,而他的追求也使得對畫面質感的讚許成爲關於影片評論中非常突出的一項。

“我們去參考研究很多老片,把握它們的味道。比如在調色這個細節上,現在很多影片的調色都會偏綠,但90年代港片其實是明顯偏藍的,這是更接近攝影機真實拍攝效果的,也是我們這次影片畫面最重視的細節之一。”

與此同時,面向廣泛的網絡電影受衆,要將一個可能對部分受衆顯得些許“老牌”,對部分受衆已經很熟悉的故事去新講,創作者在影片層面也會打破禁錮,去做跨類型的結合創新。

《白髮魔女外傳》中,在武俠片的基礎上,適度融入了喜劇、玄幻元素,爲影片呈現出更符合受衆期待的、多元化的新看點。而這種融合又是儘可能合理處理的。

比如玄幻元素。正如前文所說,創作者也希望弱化一些白髮魔女老片中的“妖魔化”元素,走向寫實,因此玄幻妖怪的出現就被設計成了,人們困於迷煙之後自己內心所產生的恐懼幻象。在“黃金六分鐘”中,幻象出現吸引相應受衆目光,也設下疑問的鉤子,而在隨後的影片中則進行了逐漸的鋪墊和合理的解釋,使得影片重回真實基調。可以看出,創作者們既努力遵循着市場規律,也在謹守着自己的創作準則。

對經典IP的改編有基本原則,卻並沒有必然之法,尤其當傳統內容來到網絡電影領域,更是沒有統一路徑,所謂的對錯禁忌、方法訣竅,需經由一個個項目去具體“排雷”與揣摩,而每一個新的階段節點它們又會產生快速的變化。這往往是一個綜合性的挑戰,其關鍵在於,創作者們既要有大膽嘗試敢於冒險的態度,也要有把握分寸與平衡的能力,還要有耐住性子精細耕作的誠意。

《白髮魔女外傳》誠然只是這項長期挑戰的“初始值”,但作爲行業內勇於探索的實踐者,它有態度,也展示了誠意,更完成了關於傳統與創新融合一次較爲成功的嘗試。

TH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