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全球疫苗不平等:富國囤貨,窮國難求

進入11月以來,輝瑞與BioNTech、Moderna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陸續公佈令人振奮的新冠疫苗試驗結果。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23日的發佈會上稱,這意味着“漫長黑暗隧道盡頭的曙光正變得越來越亮”,“歷史上還沒有疫苗研發得如此快。”

但譚德塞也表示,儘管他理解“各國政府都希望盡其所能保護本國人民”,他擔心富裕的國家會大量購買現有疫苗庫存,這會讓較貧窮的國家兩手空空。

因此,譚德塞敦促更多國家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該計劃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衛組織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三方牽頭,旨在確保所有國家的高危羣體都能優先接種。

據他介紹,已有187個國家和地區加入COVAX,包括中國、歐盟國家、英國、日本和韓國,美國尚未表示加入。COVAX的目標是到2021年底在全球範圍內分配20億劑疫苗。但譚德塞強調,該計劃年底前還需要43億美元來支持大規模疫苗採購,以及相關檢測和治療。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當疫苗產量還不夠滿足全世界的需求時,誰能獲得第一劑疫苗?政府提供的研發支持、全球分配的公平性、高危人羣數量與病毒接觸風險,什麼纔是最關鍵的優先因素?

“富國”囤貨

在COVAX募資的同時,幾個簽署國,例如英國和加拿大,正直接與製藥公司談判交易。

美國杜克大學全球衛生創新中心本月一項研究發現,一些富裕國家已經購買多達37億劑新冠肺炎疫苗,而COVAX確認購買的疫苗僅夠不到3億人使用。

該中心助理主任安德里亞·泰勒(Andrea Taylor)向界面新聞指出:“高收入國家相當於排在隊首買下了貨架上的所有東西,這會讓世界陷入困境。如果所有國家接種相同水平的疫苗,對每個人來說都會更好,我們都可以同時保護高危人羣。”

英國組織“全球正義現在”(Global Justice Now)的分析也發現,輝瑞已將其82%的疫苗庫存出售給一些最富裕的國家,例如英國、日本、美國和歐盟。這些國家僅佔全球人口的14%。

美國東北大學法學教授布魯克·貝克(Brook Baker)指出:“雖然擁有更多資源的富裕國家確實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來補貼疫苗開發和臨牀試驗、降低了研發風險,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們有權忽視全球的團結,以及公平享受科學進步成果的必要性。”

貝克專注於衛生法律和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並致力於探尋如何讓全球公平獲得新冠疫苗與藥物。他對界面新聞表示,與疫苗廠商簽訂購買協議時,富裕國家總是衝在最前面。這些廠商也非常樂意以更高的價格向富裕國出售疫苗。

“這意味着許多中低收入國家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拿到公平的份額,比富裕國家晚3年,”貝克強調,“這種疫苗民族主義不僅表明團結的極度缺乏,而且肯定會拖延疫情,減緩全球經濟復甦。”

相比之下,在輝瑞與BioNTech聯合生產的mRNA疫苗顯示有效率高達95%後,英國最早在本週對其予以批准,美國和歐盟也有望在12月進行緊急批准。這些國家的民衆將在年內迎來大規模接種。

在本週一的發佈會上,譚德塞也強調,問題不是“世界是否有能力分享(疫苗)……而是能否承擔不分享的後果”。

另一方面,平衡全球疫苗分配的努力也在進行中。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週一介紹,它正與350多家航空和貨運公司合作,向布隆迪、阿富汗和也門等國家運送疫苗和10億支注射器。

在上週末舉行的G20峯會上,各國領導人也承諾確保新冠疫苗、藥品和檢測項目的公平分配,不把較貧窮的國家排除在外。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世界上最貧窮的人能否獲得新冠肺炎疫苗表示擔憂,稱她將向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提出此事。

德國總理默克爾來源:視覺中國

杜克大學的泰勒強調,COVAX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確保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公平的唯一機制。杜克大學對提前市場採購的分析顯示,COVAX在現階段購買的劑量並沒有預期中那麼多,但它已經預留生產20億劑的製造能力。“這種製造能力與特定疫苗無關,並且非常具有戰略意義,因爲製造能力纔是供應的主要限制因素,”泰勒說道。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呼籲G20領導人通過捐贈疫苗、建立工業夥伴關係、甚至分享知識產權,加強對較貧困國家的支持。而知識產權這一點,正被髮展中國家視爲一大突破口。

“窮國”吶喊

一些發展中國家抱怨說,富裕國家關於團結和公平分配的言論根本沒有付諸行動。西方國家有望到2021年底前爲大多數人口接種疫苗,而發展中國家可能還要等待多年。

受此影響,南非和印度上週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施壓,要求解除新冠肺炎疫苗的專利保護,讓較貧窮國家更容易獲得負擔得起的疫苗。這兩個國家強調,如果較貧窮國家不能獲得疫苗的特殊使用權,即便新冠病毒在西方國家的傳播得到遏制,世界也仍將繼續受到這種病毒的破壞。

世貿組織通常以協商達成一致的方式運作。但南非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參贊穆斯塔基姆·德伽馬(Mustaqeem De Gama)說,如果發達國家不讓步,南非準備在世貿組織發起罕見的投票機制。德伽馬說,“我不明白各國政府怎麼能把自己的公共衛生責任外包給少數幾家‘勒索’他們的大公司。”

南非方面表示,自從10月提出這項提議以來,其立場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擬議中的知識產權豁免不僅包括疫苗,還包括與新冠肺炎有關的治療、設備和防護裝備,並將持續到疫情結束。

但對於製藥公司來說,尊重知識產權是加速疫苗研發的關鍵,潛在的高額利潤是研發的重要驅動力。大多數發達國家也一直在爲藥品提供更好的專利保護。歐盟、美國和其他一些富裕國家已表示反對豁免。

世界貿易組織來源:視覺中國

法學教授布魯克認爲,所有國家都應該支持豁免的提議,但各國也可以自行採取行動打破知識產權壁壘,援引《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第73條的安全例外條款。

世衛組織已設立一個自願機制,分享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知識產權。但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家制藥公司對此做出貢獻。

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GD)全球衛生政策分析師雷切爾·西爾弗曼(Rachel Silverman)對界面新聞指出,預計在各國政府和公民社會的鼓勵下,自願向仿製藥生產商發放許可,可能會比完全放棄知識產權更能實現全球准入。

“在最理想的世界裏,我們會公平、高效地將疫苗分配給最有需要的人,無論他們的公民身份或居住地如何,”西爾弗曼表示。“但我們也需要面對現實:各國政府會對本國民衆負責,保障本國公民的健康和福利。各國在本國人民受到保護之前採取無私的行動,這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特別是在稅收被用於直接支持研發和擴大製造規模的情況下。”

西爾弗曼認爲,目前應當鼓勵富裕國家爲全球新冠肺炎的響應做出積極貢獻,包括爲COVAX提供資金支持;支持研發和知識共享,包括自願知識產權許可和向仿製藥生產商轉讓技術;以及讓有足夠資金爲本國人口服務的國家捐贈多餘的疫苗劑量。“我們不應該‘羞辱’那些尋求保護本國公民的國家。”

COVAX牽頭者之一,Gavi的發言人埃文·奧康奈爾(Evan O’Connell)對界面新聞表示:“COVAX不會強制要求釋放專利。疫苗生產方面的知識產權只能代表一部分相關的專業知識。制約2021年(分發疫苗)的關鍵因素不是知識產權,而是供應問題。我們鼓勵向有能力生產疫苗的經濟體轉讓技術,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提供資金支持。”

分配難題

在疫苗研發進行的同時,部分研究人員也開始建立模型來確定更有效的疫苗分配機制。

美國東北大學MOBS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與蓋茨基金會合作,在一篇未經同行評審的論文中提出一項議題:在今年3月就有疫苗可用的情況下,新冠疫情會造成多少病亡人數?

在第一種情況下,大約50個高收入國家壟斷了首批20億劑疫苗(即“不合作分配”情況)。在第二種情況下,疫苗分配基於一個國家的人口,而不是其收入或購買疫苗的能力(即“合作分配”情況)。

該模型發現,如果根據每個國家的人口規模公平分配80%的有效疫苗,目前61%的病亡都可以避免。相比之下,如果高收入國家囤積疫苗,只能減少31%的病亡數。

但在每一個國家內部,誰能優先接種也並不明確。

世衛組織的“公平分配機制”建議在第一階段,所有國家按其人口比例獲得疫苗,爲其3%的人口提供免疫,主要提供給一線醫護人員;第二階段將提供覆蓋國家20%人口的疫苗,優先爲老年人、基礎病患者等高危人羣接種。

然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倫理學家伊曼紐爾(Ezekiel Emanuel)並不贊同。他強調,兩個國家可能人口規模相似,但新冠肺炎的病例數量天差地別。他們真的應該同時立刻爲全國3%的人口接種疫苗嗎?

在9月1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伊曼紐爾等專家提出“公平分配機制”的替代框架,主要目標應該是避免過早死亡。該模型建議使用每劑疫苗可以避免的預期壽命損失年數(SEYLL)作爲第一階段分配的標準。而第二、三階段的目標分別是減少大流行帶來的經濟貧困,以及結束社區傳播。

儘管伊曼紐爾相信,這種分配機制比世衛組織建議的做法更加符合道德標準,但它的爭議在於,這對於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並不公平,因爲給老年人接種,挽救的預期壽命損失年數較少。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9月公佈的疫苗分配模型則認爲,不同的疫苗供應量下應採取不同的策略。在供應有限時(接種量不到人口的20%),應該優先爲高危人羣和老年人接種;當供應量更大時,應該優先爲病毒傳播風險較大者接種,例如外出工作的羣體,以此間接保護高危人羣。

法學教授貝克認爲,分配的排序建立在特定國家內部共同的價值觀上,但也有強有力的理由支持優先考慮基本工作者、高危老年人、有潛在疾病的人、養老院和監獄等聚集環境中的人,以及在一些國家經歷感染比例過高的人口羣體。

Gavi發言人奧康奈爾表示,Gavi早期的重點將是確保充足的供應,爲所有參與的經濟體提供疫苗,讓其先覆蓋最脆弱的羣體,包括衛生和護理工作者、老年人和那些有基礎病的人。

分析師西爾弗曼還提到部分一線工作人員應獲得優先權,例如教師,警察和肉類加工廠和食品供應鏈上的員工。

考慮到一些疫苗需儲存在零下70攝氏度的超冷環境中,疫苗分配還存在大量供應鏈和人力方面的問題,全球仍需探究資源匱乏的環境下如何接種疫苗。在監管制度嚴格批准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證實的疫苗的前提下,貝克強調,公衆需要相信,他們接種疫苗不僅是爲了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他人免受新冠侵襲。

杜克大學的泰勒還警告稱,大多數國家免疫基礎設施無法支持大規模預防接種,注射器、針頭、以及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都可能出現短缺,尤其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間隔三到四周再接種第二劑疫苗也對免疫信息跟蹤系統提出挑戰。

但這也爲人類更長遠的發展和福祉帶來新的可能。西爾弗曼認爲,各國衛生系統可以利用這些千載難逢的大規模成人疫苗接種活動,來改善其他接種比例不高的系統,例如宮頸癌疫苗和乙肝疫苗,並藉此機會建立全新的疫苗接種戰略和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