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对家长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而新生入校,要求统一校服成了很多学校的“规定”。学校的理由是,家庭情况不一样,孩子穿的衣服可能有的名牌,有的是一般的,就会形成强烈的对比,造成孩子之间攀比,统一校服则能减少这种物质攀比,并且也能方便学校管理。

而家长对购买校服的事情也默认了,并且大家都穿着一样,老师一般也不会区别对待,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算是一件好事。

然而,事实真是那样吗?

人们常说通过看一个人的外表以及行为表现就能判断出个人的大致情况,比如文化程度,素养程度,还有就是家庭条件的好坏。

而老师一届又一届的教书,见过的也多,对看孩子家庭等情况,经验更丰富,即使班上几十个人,穿着都一样,但是他们依然能看一眼就能分辨出家境条件一般的和富裕家庭孩子的区别。

他们是如何能判断出哪些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哪些是一般家庭的孩子呢?一位退休教育工作者说出了答案。

1、个人气质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个人气质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这种气质与长相无关。

个人气质是指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风格,是由内而外的一种美的表现,不同人有不同的气质。

然而很多人只注意到外貌着装的打扮,并不知道“个人气质”是什么,这也就造成了同样外貌条件的人,因为个人气质问题,而出现区别。

在富人的观念里,对好的教育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还会特意培养个人气质,比如常见的琴棋书画,还有现在的舞蹈,形体课,走秀等。

见识多了,孩子也就开朗自信,在各方面的发展上,就有一定的优势。

而在一般家庭的观念里,孩子只要穿好,学好就行了,对气质的培养要么不重视,要么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气质”。

在气质方面的培养,谁做到了,谁的先天优势就更明显,而且这种气质只能是一点点的积累而形成的,对孩子的性格和眼界也会产生影响。

所以老师能一眼看出谁的气质好,也就判断出哪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用心。

2、吃穿方面

孩子小,也是喜欢比较的,总希望自己是“最厉害”的那一个,比如自己玩具多,有电子产品,甚至比书包,比鞋子。

就连平常吃的东西都要比一下,尽量说出自己有的而别人没有的。不少家长都在说,买菜卖肉的钱,都没有买零食买水果的钱多,主要是鞋子的零食和水果价格都相对较高。

在条件富裕的家庭里,家长的心态就是,要给孩子最好的,穿的要牌子货,吃的用的也要牌子货,而孩子也会养成“挑剔”的习惯,毕竟自己平常接触的都是那些东西,自己再选择也是按照之前的习惯买。

而条件一般的家庭,一般会精打细算,钱都花在必要花的地方,买东西一般是考虑经济实惠的,自然会排除价格较高的那部分物品。

这让孩子的认知也是跟着平常的习惯而形成。当两种家庭情况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对比。

在学校里,除校服以外的物件,如鞋子,零食,孩子吃东西动作的差异,老师会一眼就看出谁的家庭条件好,谁的家庭条件一般。

3、性格方面

几乎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有急性子的,有慢性子的,有脾气暴躁的,有脾气温和的……

小孩子也是一样,当然这主要来自家庭的影响。说到小孩子的性格,就有必要说父母的性格,因为除了遗传父母的性格,也会受父母的实际性格的影响。

这其中,现实中的种种事情,包括工作,包括收入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工作轻松,收入高,心情往往较好,心态也会比较好,也会更有耐心。对孩子的影响就是积极的。

而一些一般收入的家庭,主要为改善生活而奔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收入没达到预期,心里总有一种“火气”,那么性格就容易显得急躁和暴躁,时常处于不开心的状态,可能没怎么照顾好孩子,对的性格影响也是负面的。

父母注重孩子的教育的,孩子的性格往往比较开朗,爱说话,愿意和同学相处。而父母自己不注重孩子教育的,孩子的性格可能更多的是内心,不敢说话,不敢与人交流。

在性格对比上来说,老师也不难发现孩子的家庭情况。

虽然老师了解到谁的家庭条件好,谁的家庭条件不好,但大多数不会区别对待孩子,甚至会对孤僻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更多的关怀,尽量教育出优秀的人才。

在孩子的教育上,并不完全是老师的事情,更多的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就好不在学校里,各科老师各司其职,较好本门学科。

而家长这要精通各学科,以及生活上的技能,还包括待人接物,处事等,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全能发挥,孩子还能更容易优秀。

相关文章